第235页

老百姓们一听很高兴,不论如何,先去看看,没准周王殿下还真的能给大家做主呢?这几天去绵州城的时候,老百姓们就已经听说过周王殿下的名号了,这次有机会能见到本尊,而且现在还是农闲时候,马上就要过年了,下了雪田里也没事可做,各个乡村的老百姓就根据金吾卫的指引朝着李毅所在的村落聚集过来了。

老百姓们就见到村口拉起了横幅,横幅上写着:“家家户户迎新年,嬉笑欢颜办农会。”

当然了,老百姓们不认识这些字,是村里的有学问的老先生帮他们念出来的,念完了还来一句:“啧,不知道谁写的,一点也不押韵,不讲究。”

谁写的?还用问吗,当然是周王殿下写的啦,至于押韵文采什么的就不要要求这么多了,周王殿下这也是接地气不是,主要是办农会,又不是搞文学会诗会,搞那么多文采干嘛啊?什么是农会?在近现代的意思就是农民组成的组织,叫做农会。而农会的前身,其实叫做赶集,赶集最早的记载是在明朝出现的,有些不发达的地区,在固定的日期,农民拿出来自家种的农产品,或者其他小商贩来卖东西。形成一个交易的场所,叫做集市。赶集就是到集市买卖东西。

总而言之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各取所需,据传最早的赶集就是起源于四川一代。

当然李毅的这个农会可不简简单单就是买卖东西,李毅是想在这里做一个类似于近现代农会一样的农民组织的自发组织,平时活动也不多,就宣传宣传农业知识,谁家农具损坏了,或者田亩出问题了之类的,可以放在农会里讨论下,解决不了的上报当地官府来解决等等。

简单来说就相当于农民的工会这样子的性质的东西。当然了,这个时候来参加农会的百姓们还不明白周王殿下要干什么,他们就是来看看周王殿下长啥样子罢了,毕竟是天子的儿子啊,这可不是开玩笑事情的,按照老人家的说法,那就是周王殿下是浑身冒着金光,身缠天下气运之人啊!

一众吃瓜群众们在中午的时候就哗啦啦的聚集过来了,大多是种田的大老爷们,当然也有一些妇女们抱着孩子来的,家家户户全家到场的毕竟还是不太可能,总的留人看家是不是啊?就这样周围村落的人集合过来,也有上千人了,大家都淳朴的农民,互相之间也都是认识的,邻里乡亲的,平日里种种田说说话,谁还不认识谁啊?就算不认识,这个时候打一声招呼,边上人介绍一下也就齐活了。

这边一片“久仰久仰”“幸会幸会”的问好声,那边周王殿下就走出来站到人群面前了,老百姓们就瞧见一个约莫十三岁的身材高挺的少年郎走了出来,身后跟着铠甲鲜明的护卫,很显然,这就是传说中的周王殿下了。

边上甚至于还跟着满头是汗的绵州别驾,绵州别驾也很迷茫啊,他今天一早被周王通知,说要来村落里,最好再带点人来维持治安什么的,绵州别驾一开始以为周王殿下要去打猎游玩呢,毕竟贵子子弟都喜欢玩对不对,哪里知道周王殿下直接去召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这里集合参加什么农会!哇,这可把绵州别驾吓得一身冷汗啊,无事纠集百姓聚集也就算了,万一要是中间混入了什么歹徒怎么办啊?要知道绵州别驾也就带了一百来人过来啊,加上李毅身边的五十金吾卫,安保力量实在是不够啊!

关键李毅还有一层钦差大臣的外皮,绵州别驾就算是有意见也没法提,他啥都要听李毅的啊!

总之和其他的别驾一样,初次遇到周王殿下的绵州别驾,脑阔子有点疼。

第三百二十九章 农会

这边绵州别驾战战兢兢着呢,那边李毅倒是大大咧咧,有啥好怕的呀,自己临时起意干的事,又没有跟谁提前打过招呼,哪里来那么多的刁民想害本王哦!

李毅没有绵州别驾这么多心思,他现在办这个农会,主要就是要走进群众内部,跟群众打成一片,让大家都成为自己的小翅膀。

农会也好,赶集也罢,这东西大唐本就没有的,最早的赶集的词汇记录在明朝才出现呢,赶集这事情还是很受老百姓们欢迎的,李毅也不想搞的太复杂,就跟大家说了,场地这边呢,由我周王来在几个村落之间搞个场地,大家家里有什么农产品,小手工品的,都可以拿来卖,就算不卖钱,和别人互相交换有无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