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皇帝对于进军南亚次大陆,海军进入印度洋,还是谨慎小心的。
西南土司基本上都动员起来,至少要武装训练出两三万的人马,再辅以明军的炮兵,此次远征可谓是重兵出动,是征伐缅甸后的又一次大行动。
而缅甸经过一场大败后,又遭到土司联军和暹罗军队的不断侵袭,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
再加上缅甸南部孟族人趁势而起,东吁王朝的分裂和内乱已不可避免。
大明皇帝已经派人与孟族联系,希望能以租借沙廉建商馆的条件,给予孟族武器装备的援助。
军事上的强势只是一方面,皇帝利用自己在历史上的见识,纵横捭阖,正在抓住各种时机,为大明帝国不断争取利益。
与孟族人联系的同时,皇帝还通过葡萄牙人与缅甸西南沿海的阿拉干王朝建立联络,谋求不战而获的沿海据点。
有些利益不一定需要战争,在谈判桌上,也可以获得。
关键是看时机,阿拉干王朝处在莫卧儿帝国和缅甸吞并的压力之下,大明帝国伸出援手,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变化,改变,无处不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皇帝造成的逐渐的压迫感。
大明军队的实力越来越强,政务越来越清明,内乱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对于西南土司来说,向外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已经是势在必然。
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土地很肥沃,外面的财富很多,外面的土著打不过他们……
想要开枝散叶,想要拓展基业,光听别人安排,那是被动,且不保准儿的。只有自己亲眼看见,亲自研究,才会心里有底。
象沙定洲等年轻一辈,走出去开阔了眼界,研究分析也精明了头脑。说是睁眼开世界,也不为过。
朝堂上的官员也是如此,国家的发展与外面的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你还是老思想,不寻求知识的丰富,眼界的开阔,就会被别人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