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页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几个连长也是跃跃欲试。

大致看了一下,似乎这个想法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但风险也很大。

侧后方有一处齐军阵型的薄弱处,那里正有齐军一个连。

如果能够发动冲击击溃那个连队,作出要冲击阵中斩将夺旗的态势,炮兵小丘下的齐军很有可能会选择向侧后移动。

倒不是为了追上这支骑兵,而是要切断他们的退路,让他们被围在阵中,从而击溃他们。

一旦他们开始调动、转向、行进,那么己方便在合适的时间退回来,利用速度绕开这支动起来的步兵,一鼓作气冲上小丘,毁掉那四门铜炮。

风险就在于冲进去后,阵型还能不能保持、会不会有人擅自冲的太往里以至于真的被困住。那样的话,退不出来,很可能三个连队的骑兵就撤掉报销了,被步兵切断了退路,四面合围,又无法施展开速度,那就不是主观能动性的战功,而是擅自冲锋导致的大败,就算活下来也是要被审判的。

此外就是冲进去后,退早了不行,那样调动不起来;退晚了也不行,那样会被困在里面。

这不只是对指挥官的考验,更是对平时训练的纪律性的考验。

稳妥一点是等一等后面的步兵跟上,双方配合创造出战机,但后面的步兵跟上来至少也得半个时辰……

四门铜炮,非是小功。

不少人都觉得,这一仗打完,诸侯联军就根本跑不掉了,一旦解决了诸侯联军,杀死了天子、齐侯和韩侯,只怕之后天下也难有大战。

既如此,不如拼一下,以为战功。

他们既做侧翼策应,通信手段落后,本就有战前临机之权,尤其是上面给出的命令是圆融不清的策应的时候,更是如此。

开了个小会,内部表决了一下通过之后,三个连队便整队朝着齐军的更侧后的地方行军。

齐军侧后方的那个连队注意到了墨家骑兵的动向,火枪手们纷纷展开,提着沉重的火绳枪架在了木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