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其根源,是因为天下所能生产的粮食布匹就那么多,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所以要规定礼法、克己复礼、等级制度,从而使得天下人居于礼法等级之内,使得天下的财物可以按照等级分配、按照等级制度有需求。”
“这是可以使得天下安定的。”
下面的儒生纷纷大喊道:“滚下去!”
“夫子不是这样的!”
“你根本就没有信,凭什么说你是儒生?”
“克己复礼,这是夫子的志向,但却不是出于你这么想的。滚下去!你不是真正的儒生!”
“你把夫子想成了什么?”
“滚下去!”
骂声如潮。
那儒生依旧不为所动。
告子心中反倒是更为兴奋和紧张,手心隐隐地冒出了汗水。
辩了半天,一个能辩的都没有,告子是颇有些不屑的。
这个儒生,或者说这个被称作是“叛徒”的儒生,所说的这些话终于让告子从不屑的沉闷中亢奋起来。
按照儒生的理解,仁义和克己复礼,并不是这样的。
而是源于人应该克己复礼,所以要克己复礼。
可这儒生却将其中的本源说出来,至少在告子看来这是本源,而在儒生看来这是叛逆的所谓本源,这让告子不得不慎重地应对对面的儒生。
“你们墨家说人人平等,那么什么是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