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页

更何况,虽然国家尚未真正统一,但统治日本的贵族公卿们却已经早早地腐朽了。

他们放着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的重任不管,一门心思地寄情山水,烧香拜佛,吟诵诗歌,钻研书法,陶冶情操。

更绝的是,当时的公卿贵族们,还把全日本的其余地方一律视为“乡下”,甚至是视为“鬼地”,认为去那些地方转一转都会沾染上晦气,恨不得一辈子都缩在风景秀美、佛寺林立的京都城里不肯出来。

偶尔有几个离京的家伙,多半不是因为流放就是因为贬谪,或者是出奔躲避动乱——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有的甚至还要留下遗书,并且一到了地头就天天盼着尽快回来。

因此,此时的日本,是一个上下完全脱节的畸形社会。

此时的日本,唯一的文明城市就是京都,其余地方都是边穷地区。

而日后那座繁华大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在现在的日本人的观念之中,就跟我们后世中国人印象里的大西北差不多。

在那里崛起的几家武士名门,最早其实都是京都公卿们打发过去巩固边疆的生产建设兵团。

这些可怜的武士,必须一边辛苦地抵御分裂主义恐怖分子(原始部落土著,例如土蜘蛛、虾夷人之类)的袭击,一边还要开垦土地种水稻自给自足,条件极为艰难。

至于被派到那里担任国司之类职位的公卿,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援助大西北的干部。

当然,因为奥羽地区已经开始和大和族人之间搞民族融合和同化,而且这里是日本的边疆,这里原本其实是有十余万日本武士的。

只不过,前段时间,右路军攻占了九州岛,而且正在向周防、长门和四国岛发起猛攻,令奥羽地区的武士南下到陆奥国,随时准备支援南面的战斗。

也正是因为如此,左路军才能轻而易举的进入出羽国。

左路军很快就占领了出羽国的几个要地,然后继续南下陆奥国。

诸能带领本部舰队联系宣抚司和回来报信时,韩世忠正在寻求跟奥羽地方的武士决战。

因此,左路军之后的消息,诸能也不知道,得等到宣抚司跟左路军再建立起联系之后,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