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已经看过了,对于定北侯的想法下官也明白了,只是对于章程上所说的手术之学还是有些怀疑,传说这可是医圣华陀的神迹,咱们医学院中真的能学到这样的医术?”周太医这时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在李璋对医学院章程中,提出将外科手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是周太医对这门医术还是持保留意见,虽然中医中也有一些手术的手段,比如对战场上对伤员伤口的处理,但大都比较粗糙,而且这只是治伤,很少用于治病。
对于周太后的怀疑,李璋却是哈哈一笑道:“这里是医学院,周太医还是直接称我为山长吧,至于手术之学,我倒是略懂一二,不过这门医学还不完善,需要咱们一起研究补全,所以日后倒是有劳周太医了!”
周太医名叫周正,是祖传的医学世家,擅长妇科与儿科,而且别看他须发花白像个五六十岁的老者,但其实他才四十出头,只是他痴迷于医学,平时最喜欢埋头研究医术,十年前河北大疫,他为了寻找治疗之法,甚至不惜,故意染病,最后以自身试药,总算是让他找到了办法,这也让他成为太医局有名的医痴。
“山长真的懂得手术之学?”周太医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他平时醉心于医术,虽然听说过李璋的名字,但除了知道他是陛下的表兄外,并不知道李璋懂得医术。
“略懂一些,其实许多病都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比如肠痈,其实就是肚子里的一节肠子出了问题,只需要开刀将这节肠子切除就可以了。”李璋这时笑着开口道,所谓肠痈,其实就是阑尾炎的中医叫法,只是这种病在古代几乎是绝症,虽然有对症的方子,但却很少能彻底治好,如果是急性阑尾炎的话,发病者很可能会被活活疼死。
“切除?可是把人的肚子剖开,人还能活下来吗?”周太医这时却再次怀疑的问道,肠痈的病因他也知道,只是中医只能用药内服,比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就有治疗肠痈的方子,只是这种病人而异,有些时候方子能奏效,但有些时候却会失效,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他的医学难题之一。
“能活,只要我们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异常熟悉,下刀时不伤害其它的内脏器官,而在切除了病灶后将伤口缝合,再以药物防止伤口感染发炎,一般来说很快病人就会恢复健康!”李璋这时十分肯定的道,阑尾炎在后世简直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手术了,有些人明明没有阑尾炎,也会把阑尾切除。
听到李璋的这些话,周太医也是眼睛一亮,他醉心于医学,心思也比较单纯,再加上李璋说话时的自信也感染了他,让人不由得相信李璋的话,更何况李璋既然敢建立医学院,肯定不会无的放矢。
看到周太医已经被自己说动,李璋也立刻趁热打铁,将一些现代医学的基础讲给周太医听,虽然这与周太医所学大相径庭,但李璋说有理有据,而且与中医相互印证之下,更让他感觉像是打开了一座新大门一般,同时对李璋也更生出敬佩之意。
两人在医术上聊了许久,直到天色将晚这才停下来,而周太医却还意犹未尽,甚至想和李璋彻夜长谈,不过李璋可没这个时间,等到差不多时就停了下来,而周太医这时也露出遗憾之色。
“周太医,医学院现在还是个空壳子,太医局那边会调来一些太医充当教员,不过对于学员的来源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李璋这时再次开口问道,顺便也转移一下话题。
第五百八十四章 妙元来晚了
医学院成立了,虽然校舍还在改建之中,但李璋已经筹划招生的事了,相比武学,武学院招生就简单多了,因为大宋的科举开设有医科,所以许多读书人对医学并不排斥,甚至绝大部分读书人都看过那一两本医书,现在还不怎么出名的范仲淹日后说过一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正是这个时代读书人最佳的写照之一。
所以医学院的招生就简单多了,只要张贴出告示,很快就有一批不得意的读书人登门报名,大宋的科举虽然相对比较宽松,比如每次录取的进士远超其它朝代,但对于基数庞大的读书人来说,依然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不是白叫的,像韩琦和豆子那种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的只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