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到这里时,赵祯又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道:“可是表哥你不做校监了,那这个校监该由谁来做,交给其它人我也有些不放心啊?”
“陛下怎么忘了,不是有一个人正在被大臣们架在火堆上烤吗?”李璋这时忽然一笑道,他在决定辞掉武学的事情时,就想好了接任的人选。
“架在火堆上烤?”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先是一愣,随即这才反应过来,当下抚掌大笑道,“我知道了,赵振这个家伙已经几次上书请求调回京城,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赵振之前率兵大败党项,并且将李元昊逼到黑山,甚至逼得党项不得不与辽国翻脸,而现在宋军更是占据了党项原来的土地,也打通了与西域的通道,身为主将,赵振自然是居功至伟,甚至有人已经将他与曹玮相比了。
不过大宋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开疆拓土的将领了,从这方面为看的话,赵振的功劳甚至比曹玮还要大。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在大宋这种文官打压武将的风气下,所以自从赵振打败了党项后,朝堂上对他的弹劾就没有停过。
特别是最近李元昊同意与大宋议和,这让不少文臣都认为军中已经不再需要赵振,甚至放着赵振这种功高震主的将领,万一他造反怎么办?所以这段时间对赵振的弹劾也是如同雪片一般送到政事堂,最后出现在赵祯的案头上。
赵振也不傻,而且他有个儿子名叫赵珣,就在禁军中担任将领,所以赵振那边也早就接到风声,他倒是知道进退,数次上书请求调回京城,毕竟只要他回到京城,就没有人敢说他想造反了。
赵祯也觉得赵振十分合适,一来他是军中的老将,二来又立下灭党项之功,虽然李元昊还没有彻底剿灭,但其实军中已经不需要赵振再坐镇,事实上赵振的统兵能力并不拔尖,但胜在稳重,打仗时不冒进不贪功,所以之前大宋第一次对外用兵才选了他,现在也是他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武学的人选也确定了,赵祯终于放下心来,然后与李璋又商议了一下医学院的事,相比武学,医学院的重要性似乎要小得多,但却关系到民生,而且医学院的学生也不像武学那样,毕业后有明确的去处,太医局也要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这些也都需要提前考虑好。
其实李璋之所以先建立医学院,除了有张皇后这个事情对赵祯的刺激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宋对医学还是十分支持的,特别是科举中还设有医科,所以医术学得好也能做官,比如太医局就是专门的医官选拔制度,甚至太医局本身就是个医学教育机构,只是太医局的教育规模太小,而且教学也十分保守,根本达不到李璋的要求,所以他才建立另立医学院。
对于医学院学生日后的去处,李璋也做了一个清楚的规划,太医局培训的大夫主要用于补充自身之用,而太医局也主要为皇家和大臣服务,有时地方发生疫情时,也会从太医局派遣良医去地方,但那些都是临时性的,相比之下,地方的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特别是南方偏远地区,有些地方的人生病后,只能向巫医求救,根本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医疗水平低下也是古代人寿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李璋对医学院学生的规划并不仅仅用来补充太医局,而是想要建立一个由朝廷主管的全国医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由朝廷授予正式的医官职位,然后像普通官员一样派遣到地方,设立官方的医院,为地方提供医疗服务,有点像后世的公立医院,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对于李璋的这个想法,赵祯也十分的赞同,事实上李璋的想法并新鲜,只要再等几十年,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宋徽宗登基后,大宋也会设立医学,并且在地方设立惠民局,同样带有一些医疗性质的服务。
商议完医学院的事后,李璋想了想再次总结道:“其实也不瞒陛下,医学院只是一个试点。”
“试点?”赵祯对李璋口中的新名词早就见怪不怪,这时也好奇的追问道。
“不错,昨天我去火器监帮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却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那就是技术的传承,相比之下,医学的传承还是不错的,至少有太医局这样的衙门能够传授医学,但火器监的那些与火器相关的技艺却只能靠师傅与徒弟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遗漏,所以我觉得火器监也应该设立一所学校,把他们的技艺传承下去。”李璋这时开口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