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当李璋看到这个名字时,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再三确认后终于发现这个包拯就是历史上的那个包拯时,他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没想到韩琦和包拯竟然是同科的进士。
“如果这些举子通过了会试,那会不会在殿试的时候落榜?”李璋看着包拯和韩琦的名字,然后向旁边的赵祯询问道。
“一般情况下不会,虽然殿试主要是防止有人徇私舞弊,从而让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蒙混过关,但除了当年太祖皇帝那次一下子有十个通过会试的举子,在殿试时落榜外,其它时候殿试其实只是决定进士们的排名,主要就是从中选出状元、榜眼、探花。”赵祯想了想回答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放下心来,他并没有指出韩琦和包拯的名字,免得影响到赵祯殿试时的判断,不过他这时已经决定,等到殿试过后,一定要把这两人要来,毕竟他们火器监本来就缺人,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他们。
当下李璋回到家中,刚巧遇到正在焦灼不安的韩琦,毕竟等待结果是最为煎熬的时候,哪怕是韩琦这么稳重的人,这时也失去了方寸,而李璋看到他也不由得一笑道:“韩兄,你可认识一个名叫包拯的举子?”
“包拯?曾经见过一面,不过没怎么说过话,李兄你为何问起此人?”韩琦听到李璋问起包拯这个个,脑子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形象,他曾经与包拯在一次聚会时见过一面,只是当时聚会的人很多,大都是第一次见面,只是互通了姓名,如果不是韩琦记忆力惊人,恐怕根本不记得包拯这个人。
“没什么,只是在别处听说过此人。”李璋并没有说实话,随后又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追问道,“韩兄你既然见过包拯,那他是不是长的很黑,而且额头上有个月牙形的伤痕?”
“没有啊,包拯长得挺白净的,李兄你为何如此问?”韩琦这时更加奇怪的问道,李璋无缘无故的问起包拯也就罢了,怎么对他的相貌还如此感兴趣?
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看来后世的电视剧果然是不能相信的,当然还有民间的传说,不过让李璋也有些遗憾,毕竟他从小到大,一直以为包拯就是电视剧里的那种黑炭头的样子,却没想到人家却是个白面书生。
“韩兄你参加殿试的时候,到时别忘了和这位包拯多结交一下,此人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李璋没有回答韩琦的话,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殿试?”韩琦听到李璋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当下也是露出狂喜的表情,虽然他对这次科举有不小的把握,但结果没下来前,谁也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考上,可是现在李璋却说他要参加殿试,岂不是说会试这一关他过去了?
如果是别人说这种话,韩琦可能还只是当做别人的恭维,可是李璋却不同,他是天子近臣,平时可以接触到一些别人接触不到的机密,而且算算时间,会试的结果也应该出来了,再加上今天李璋又进了宫,所以他既然敢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有所依据,甚至可能已经提前看到了进士的名单。
想到上面这些,韩琦几乎兴奋的想要大叫几声,之前的焦灼也一扫而光。其实李璋提前告诉韩琦中进士的事告诉他已经违反了大宋的律法,如果让人知道的话,他和韩琦都得倒霉,不过他相信韩琦是个聪明人,哪怕是把这件事烂到肚子里他也绝不会乱说。
几天之后,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了,大宋的放榜与其它朝代不同,除了要贴出榜单外,还要由放榜的官员一个个的叫出进士的名字,而放榜的地点就在皇城东边的东华门,这里离国子监也很近,所谓“东华门唱名”就来源于此。
京城有句谚语叫“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男儿”,虽然这句话太过偏颇,但也表明了大宋对科举的重视,对于绝大部分百姓来说,东华门唱名都是他们人生中的最高理想,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会在梦中幻想一下自己也能东华门唱名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