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页

勒胡马[校对版] 赤军 2010 字 2022-10-23

还是少带点儿人吧,人少反而方便落跑。刘曜心说我是久经战阵、弓马娴熟的,总归比你裴文约强,打不赢难道还跑不掉吗?

故此只带百人,其中也包括了刘均。刘均对刘曜说:“裴文约高门世家,必重信诺,固然兵法本诡道也,但既有言在先,他必不敢趁机掩袭大王。昔商鞅设伏而捕公子卬,虽然得胜,天下不齿,秦之无信,由此为始——想裴文约必不肯蹈此覆辙。然大王也不可擅起袭彼之心,免为天下人所笑。”

刘曜点头说我知道了,那么干脆子平你也跟着我,去瞧瞧这裴该究竟是何如人也吧。

然而虽然刘均这么说,众将却大多并不赞同,希望刘曜还是再加强一些自身的警护为好。刘曜说放心吧,我会挑选最精锐的士卒相从的,此外——平先何在?他能力擒伊余,足以担当我的警卫工作。

就此率兵来至城前,刘均在左,平先在右,各手持大盾以遮护刘曜,身后步骑兵整齐排列。晋人倒也不并不失信,城上一见刘曜出来了,带着人数并未超出约定,没让他多等,当即放下吊桥,打开了城门。

刘曜定睛观看,只见一员战将甲胄齐全,跨着高头大马,手执三尺竹杖,昂然而出——想必就是裴该裴文约了,看其颌下胡须稀疏,确实年岁不大,但头盔压得挺低,瞧不清眼眉。裴该身后,则是两名战将,各带一支人马,整列而随。

胡汉方面除刘曜、刘均外,人人都吊起了心,生怕晋人趁势袭杀出来,直到见到出来的也只有百人,这才舒了一口长气。但仔细观瞧,就见那五十名步兵也皆重甲,腰间佩刀,肩负强弩,手执两丈长矛,装备竟然比自己这边儿还要好得多了!

刘曜心说城中果然物资充足啊,徐州兵也果然精锐。再看那五十名骑兵,各着全身甲,同样负弓执矛,而且竟连马身上都披着皮铠——如此重骑,中原所无,只有北方草原上的拓跋鲜卑才有一些……不想徐州军中,除“凉州大马”外,尚有如此精骑!刘曜当场就有些慌了……

第三十六章 汝等禽兽!

刘曜与裴该约定在大荔城下相会,当然各自都要把压箱底的精兵锐卒给带出来了。就理论上而言,即便不算虚除部,胡军也有近十万之众,徐州军则不足四万,千挑万选之下,肯定是基数比较高的胡军,拿出这一百人来会素质较高了。但实际情况却又并未如此。

首先看装备,明显是晋军方面要精良得多,这是因为裴该本就注重装具的制造乃至研制,而且他在徐州种地,钱财、物资的积累也比刘曜丰厚得多。尤其那五十名“具装甲骑”,恐怕在中原地带是独一份儿的奢华哪!

马铠倒是古已有之,但因为造价昂贵,所以重骑兵数量寥寥无几,更难成军——多数都用来防护将领了。当年曹操在《军策令》中,陈述官渡之战前的双方实力对比,就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连当时奄有司、兖、豫、徐四州的曹孟德尚且只有十具马铠,何况如今的刘曜呢?胡汉本身相对牢固的领地,也不过两三个郡而已……

当然啦,尽搜军中,还是能够翻出几具马铠来的,多为将领的私人装备,就算临时拿来炫耀,甲未必衬马,马又未必合士,反倒会降低了作战能力,故此刘曜不为,他也压根儿没想到要这么做。

谁想到对面晋军倒似轻轻松松,就将出来五十名具装甲骑,而且瞧骑士与战马的动作配合,绝对是练熟了的,不是临时摆出来的样子货。刘曜不禁暗中长舒一口气,心说好险……倘若应允了裴该,各率千人相见,一旦发生冲突,光这五十骑猛冲过来,我就吃不消啊!当然啦,自己未必会有什么危险,但即便自己跑了,这又有千人为晋军所败,军中士气必然大跌。

一个搞不好,大荔城中兵马源源不断地开出来,我舍不得带出去那些精锐,也被迫要从营中现调兵马前去添油,打成一场城前大决战的可能性不小。可是战场距离城壁如此之近,分明对守城方有利啊,就算我兵马再多,能够压到第一线的也有限,实在胜算渺茫……

况且对面这些晋兵,队列齐整,步伐一致,分明都是训练有素的百战锐卒,我身后虽然也是精锐,但瞧精气神,似还略略有所不及。刘曜不禁苦笑,心说这城下之会,我算是彻底被裴该压过了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