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勒胡马[校对版] 赤军 1925 字 2022-10-23

“齐大非偶”一词出自《左传》,说齐僖公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但是被婉拒了,忽说:“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家世有差距,我配不上齐国公主,娶了反易招惹祸患。

裴该的意思,别看我河东裴氏是天下一等一的名门,但终究家族离散,就光剩我一名男丁跑到了江东——裴嗣父子那不能算——想跟执掌江东权柄的王氏联姻,这不大合适吧?

裴氏一瞪眼:“胡言乱语。难道王氏女都只能永闭闺中么?”江东除了王氏,还有哪家比我裴氏强了?要按你说的,那如今还有谁能配得上王家姑娘,她们除了嫁为藩王妇,就都只能做一辈子老处女吗?

其实与王氏联姻,就政治上而言,确实是比较有利的,裴该只是天生反感包办婚姻和政治联姻,所以找借口推拒而已。他脑筋一转,突然间又想出一个理由来:“男女婚配,固看家世、门第,也须情投意合,起码得知道对方的禀性,是否佳妇,不可全听媒妁一面之辞。不知江东可有上巳日临水的风俗?”

所谓“上巳日”,本指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可以算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婚姻节”。到了魏晋,这个节日被固定于每年的三月三日,主要内容也不再是男女相亲、结亲了,而改成了春游踏青、临水行禊(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涤除不洁的祭祀)。过去在洛阳,到了这一天,都中士女就都会前往洛水岸边,郊游玩乐。要知道平常世家女性尤其是未婚女子出门,被男人瞧见的机会少得可怜啊,到这一天却会倾巢而出,那即便无相亲之名,也必然会形成很多的相亲之实了。

故此裴该就问了,不知道江东有没有这种风俗啊?我想要利用这个风俗,去撞撞大运,看看有没有能够相中眼的姑娘,好娶来为妻。

裴氏闻言,却不禁气往上撞……

第十一章 覆舟山上

裴该说打算等上巳日出门去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可以娶来为妻,谁想裴氏听了,却不禁恼怒,当即呵斥道:“江东自有上巳日,皆临秦淮,然汝却偏偏南下句容——难道还要等待来年不成吗?!”三月三日早过了,你自己错过了机会,我可不能等到明年再给你谈婚论嫁——一生气,连称呼都从“卿”改成“汝”了。

裴该无奈之下,只得重复前言:“一切全凭姑母安排好了。”

裴氏这才重重地点一点头,才待转身离去,却又突然间想起一事,于是问道:“若南人之女,文约可在意么?”

裴该微微一愣,随即回答:“却也无妨……”

这年月侨客普遍鄙视江东土著,但那也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卑到极点而转化成了极度的自尊——终究你占了人家的田地、产业啊,在这儿人家才是“主”,你永远都是“客”啊。倘若放诸和平时期,江东虽然缺乏第一等的名门,二三流家族总还是有一些的,南北通婚也并非凤毛麟角之事。

其实若无“永嘉南渡”,南北方相互鄙视的状态还未必一定会产生呢,象陆机、陆云、顾荣之流,若在中原再多积攒十来年的名望,官位升至二品,就很有机会大振江南的家声,起码不会比河东柳氏差。

裴该作为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自然没有什么地域和门户的偏见。他前一世的时候,即便家里最为保守的老祖母,也只是说过这样的话:“只要你喜欢,娶什么媳妇都随便啦……只要是中国人。你若是敢讨个外国老婆回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所以他当即便回答裴氏的提问,说只要我看对了眼儿……啊不,只要姑母你觉得合适,南人、北客,那都无关紧要。

尤其门阀之间联姻,从来是女不就低,低品男想娶高品女是痴人说梦,低品女嫁给高品男就比较常见了——即便门户相差实在太远,不能做妻,总还可以做妾的吧。反正裴氏只是希望裴该尽快留个种下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