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却还是在阳关以西当兵,全然没有不怕他“尾大不掉”的意思,光靠皇帝老子的欣赏,光靠贞观朝“冠军侯”的名头,那是做梦。
大佬们在运作事情的时候,都是不动声色,根本不可能和现在“扶桑地”打的狗脑子都出来一样。
辽州老铁和徐州老乡干得活,太糙了一些。
不过情有可原,两家都没有巨头,顶天就是地方老世族,哪怕扶风窦氏,随着李渊的衰老,太穆皇后的那点荣光,不可能继续照耀在眼下正处于变革期的贞观朝。
“诸君都是朝廷栋梁,国之干城,视忠君爱国为己任,自当通力合作,情同手足嘛。”
老张说罢,坐直了身子,拿起酒杯,“来,老夫敬诸君一杯!请!”
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
“扶桑金”“扶桑银”“扶桑铜”,这三样对唐朝各个阶层来说,都是咬住了不肯松嘴的肥肉。
内廷外朝通力合作,给予牛进达极大的支持,也正是因为有利可图。
对阉人们而言,在给皇帝做家奴的同时,平壤宫修起来也能捞点外快。不是所有阉人都能像敦煌宫那帮人碰上程处弼这种顶级奇葩,旱涝保丰收,只要管好后勤,金山银海滚滚而来。
能够在平壤宫做个二道贩子,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美差。
现在牛进达一路赶鸭子一样把扶桑小朝廷赶到了岛东地区,陆续又在岛西海岸建立了大量据点,连扶桑小朝廷早年在难波修建的“宫城”也被攻克,可以说已经初步有了建制的基础。
只是内廷外朝还在犹豫是羁縻统治还是直接建立州县,成本太过高昂。每年的投入不可忽视,而且“扶桑地”每年的台风,也算是让唐军领教了一下。
中央政府还没有彻底下大决心,就在于财政上的压力太大,连续多年的扩张,朝廷也是举债度日。而且诸如蕃地、草原、黑水、大室韦、昆仑海、剑南等地,都是纯投入,想要看到利润,最少也是五年以后的事情。
除此之外,中原核心地区还要搞大建,工部和将作监已经迫不得已走上了技术追踪的道路,每年从武汉挖人才入京,这笔投入,不比干掉一个超级世家来得轻松。因为不是说你掏钱之后,人才过来就能立刻产生效益。
仅仅是整合人事资源,解决内部人事内耗,就是一个极其消耗精力的事情。一个进士科的科举达人,根本没可能服气一个武汉土鳖站在他的头上。同样的,在武汉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工作,进入到朝廷惯有的体制之中,整个适应的过程,无疑是一场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