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多在河东征粮,原因是河东的农场效率高,存粮多了。而中原的小农分散,供应不了那么多粮食,效率也很差……若是以村镇为单位,把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自觉将余粮交给合作社。原来朝廷需要跟千千万万农户进行交易,就仿佛一头乱发,理不出头绪。可若是变成几十万个村镇,情况就会骤然改变,提取余粮就会变得容易许多,供应也更加充足!”

“而且这么做之后,每次作战,都是从全国提取粮食,就不存在河东多出粮,中原少出粮的问题。赋税公平,自然能消弭民怨,让所有人心悦诚服!”

……

叶华跟柴荣之间的对谈,并没有剑拔弩张,相反,是在心平气和之中完成的。

叶华的观点很明白,小农经济无法承受大规模的动员,不管是对外用兵,还是大规模的修路基建,全都行不通。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情。

不过历来都有一个规律,越是看起来一团迷雾的事情,说穿了,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相反,越是简单,明白的事情,就越是推不下去!

目前大周的府州县,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个,即便如此,官僚体系就已经非常庞大,运作起来,成本极高。

若是再增加几十万个村落,光是每个村子安排一个收税征粮的人,就是几十万人,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些!

官员从哪里来?

如何保证清廉自守?

又如何管理考评?

而且过去柴荣历来是反对世家大族控制地方,分割朝廷权力。假如成立合作社,会不会架空朝廷的权力?

现有的地方官员,能不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