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学校李牧才知道,别说是五间,就算是再来五间也不够。目前工厂里有四百多名工人,适龄学童的数量把李牧吓一跳,足足有八百多人,这还是建立在只有不到两百名工人成家的前提下,平均下来,每个家庭有四名适龄学童——
李牧还没有返回工厂的时候,张乐业已经从原本就很紧张的住房中又挤出两套,当做教室安置这些“意料之外”的学生,纵然如此还是拥挤不堪,平均每间教室里一百多人,大大超出李牧原本的预计。
“扩建!马上扩建——按照一千名学生的标准扩建——不,两千名,先按照两千名学生的标准扩建,如果以后有需要的话再继续扩建,不是还有工人没有安排进车间吗?把他们全部都调到这边来盖房子,每个班级最多只能有五十名学生,资金找财务部支取,师资力量不足就给奥利维拉发电报——”李牧意志坚定,无论如何也要先把学校办起来,哪怕是因此耽误了工厂的发展也不犹豫,相对于李牧的个人资产来说,孩子们的教育更加耽误不得。
“好的没问题——”张乐业答应的很痛快。
张乐业的两个孩子都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所以张乐业很乐意看到李牧向学校方面倾斜资源。这也是骏马武器公司招募工人最大的噱头,工人在骏马武器公司工作,孩子就可以在工厂附属学校内接受教育,就凭这一点,张乐业已经从春田兵工厂和载涵工厂拉来了好几名技术可靠的熟练工人。
说起来,华人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这要归功于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几乎所有的华人都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就算是家里再穷,只要有机会,也要把孩子送进私塾去认几个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骏马武器公司的这个噱头真的很有力,科尔在加利福尼亚招工的时候,甚至把这个当成是骏马武器公司最大的福利加以宣传。
确实很有效,其实华人都是很念旧的,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轻易不会做出改变,虽然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火车票由骏马武器公司承担,但如果没有为下一代提供教育的诱惑,很多人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第149章 不锈钢
确定了学校的规模,李牧这才发现,学校里居然连个校长都没有。
这怎么行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带头人的作用毋庸置疑,看看现在已经开工的骏马武器公司,再看看小胖子那个影都没有的载涵工厂,一个优秀带头人的作用一目了然。
其实李牧手边就有合适人选,离开教学区,李牧就去找亨利太太。
从威尔那里李牧知道,亨利来自欧洲的某个没落贵族家庭,那么参考“门当户对”原则,亨利太太也应该是属于某个贵族家庭。
虽然李牧对于“贵族”这个群体不感冒,不过李牧也要承认,不管是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贵族相对于普通人,各方面的条件都要好一点,就算是没落了的贵族,骨子里的传承也要多点,至少在教育上,贵族家庭相对于普通家庭更加有优势。
当然了,在二十一世纪,用“精英阶层”来形容“贵族阶层”会更合适,毕竟二十一世纪“人人平等”深入人心——哪怕只是口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