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此类的机会其实不少,且一般都能从工业发展报中看到大抵端倪。
“……”
现在被禁足不能出门惹事的王雱、整天就只能看这类的地摊文了。
老子们有那么厉害吗?如果有,我这个创始人为何不知道燧发枪能打两千步?
现在蒸汽机那寒碜的六十马力,基本就是现有工艺的尽头。的确比第一台机器的三十多马力有了很大进步,机组体积重量也缩小了近三成。
但这个设计真的已经挖掘到尽头,再难有大的提升了。现在暂时来说,用于供应叶庆华和抚宁县自己的机器,就像后世把酷睿架构挖掘到尽头的英特尔一样,只是在小修小补,俗称的挤牙膏了。
新一代架构的确已经准备设计,但是备选的多种方案中,都有利有弊,王雱也真不知道未来的蒸汽机应该什么样子,所以无法很快的确定方案。
有的方案起点很高,热效率上面可以有颠覆性突破,但限于材料,以及现在的工艺技术,难度太大。老罗爹说了,造出来没问题,无非是良品率和成本的事。
放弃现有的机床,生产线,学徒工,全部顶级工匠集中起来的确能造出高起点方案的机器来,但生产效率太低,如果良品率起不来,譬如就算师傅出手、也出现造十个零件八个不能用的情况,那么那样的机器就算好,连叶家都用不起了。
所以许浪山等一些人想搞大新闻,直接上高精尖项目,但吕惠卿害怕步子大了扯着蛋,并没有批高起点方案。
新一代蒸汽机架构的设计势在必行,那些地摊文学其实不全是吹牛,若采用许浪山支持的高精尖方案,确有可能把二带蒸汽机做到四百马力。
但小心谨慎的吕惠卿权衡后认为:还是扎扎实实的放低起点。就此,吕惠卿还来请教了闭门读书的王雱。
王雱的脑子没病,没被愤青的地摊文学洗脑,仔细权衡后建议设计第三套方案,也就是最落后、却最成熟的一套方案。
这个新构架的技术难度最小,还可以通过升级现有生产线,依托现有的工人来完成。唯独就是有些“穷矮矬”,因为这个新架构起步的第一台机器,估计连现在第一代机器的魔改版都打不过。二代蒸汽机设计的要求只是五十马力起步。
不过体积可以做到更小,也会很快把生产成本降至更低,并且把新一代架构挖掘至尽头的时候,完全有把握达到一百马力以上。
做出这个决定么,王雱知道一定会被愤青党鄙视戳脊梁骨的。将会出现的情况现在就能想到了,就像后世土共的自造航母、当大家得知不是核动力、不是电推、不是电弹的时候,是非常泄气非常恨铁不成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