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不禁泄气的道:“怎么你没看过王雱的小说?”

包拯摇头道:“老臣不看小白文。”

“学无止境,与时俱进你都不懂吗?”赵祯道。

包拯大言不惭的道:“回官家,老臣学业已大成,人老了心力不继,无需再学他法。”

“你……”赵祯再次郁闷,最终不想和他抬杠,只得吩咐道:“包拯代而传朕旨意,免去文彦博中书门下平章事。”

包拯不禁吓了一跳,急忙苦谏道:“请官家慎重,文彦博相公并无不妥之处,于此关键时节无故罢相,于我朝政治稳定绝对不利。”

赵祯道:“朕不想说他没发挥作用,事实上神童和王安石早有策论在前:正因为不做事,所以也不会放错。”

包拯道:“老臣再谏,这不是罢相的理由。”

“星变如何呢?他不是信道吗,星变真发生了,吕纯阳说对了。”赵祯淡淡的道。

“这……”

包拯傻了,皇帝这有点耍流氓的龙傲天态势,但这在大宋传统中还真是罢相理由,或者更应该叫“回避”。皇帝没说文彦博有错,但大家都信道士信风水的现在,大宋又有这传统,所以星变之后让文彦博避嫌,任何人都没有反驳之词。

“老臣……遵旨。”包拯更显得苍老了些,低声答应了,“那何人可为相,带领这关键时期的朝纲走正?”

“贾昌朝罢枢密使。富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绛出任参知政事,王安石转正枢密副使,急召韩琦回京出任枢密使。就这样吧。”赵祯说完一副困乏的样子。

包拯听的眼冒金星,这么大的高层人事变动那是地震了,可惜又都有其逻辑和理由。

无疑文彦博和贾昌朝中了星变的枪了。富弼为人钢中带柔,也算得中正,且有了过度,从副相升任首相完全符合官场逻辑。

王安石原本就是同知枢密院事,治权一样相当于见习,见习之后不出幺蛾子,“转正”就是时间问题,这也算得正常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