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必须要打的剿匪之战,但王雱不急于取得成果,任何事情一急着办,那是肯定出幺蛾子的。若是轻易暴露了目标,有大里河阻隔,在人家的防区内,又是大仇人,自己方又处于步兵状态。
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一旦不能致命一击歼灭马贼、且快速有效的退出绥德区域,那就成为丧家犬了,在这个大平原上被人家的骑兵追击到死只是时间问题。
基于这个论持久战、不轻易出击、不急于求胜的思维,王雱在矿洞中定下了此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基调。不要轻易显露痕迹,等待最佳的战术时刻。
这样一来大家郁闷了,埋伏的两日间,一共有过三次动静较大的马队奔腾,在矿洞深处能清晰的感受到震动,就像战鼓一般的刺激着流氓们“试枪”的欲望,却不能出击。
临夏市基本已没人了,不是什么必经之要道,马队奔腾的节奏是轻快形,绝不是走货的马帮,基于这些条件,初出茅庐的新指挥使陈二狗当即建议说:基本可以确定距离不算太远,极大可能就是我方寻找的那股马贼,通过声音强度判断距离,足够我方部署,有一定的战术纵深,末将建议进行狙击。
不过,王雱最终把这第三次出击机会都放弃了,下令继续等。
因为王雱无法确认马贼人数,那就无法进行稳妥的战术部署。
如果自己方也是很有功底的轻骑兵,那么纠错能力就会很大,不清楚情况也可以出击试错,保持机动的话,未见得天会塌。
可惜这次抚宁县的战术目的不是骚扰,而是全体歼灭,抚宁军骑术也未见得是这些老油条的对手,所以王雱干脆改为步兵出阵。
越境作战的政治压力下,步兵也几乎没有纠错能力,那就真不能随便试错了,必须老奸巨猾的躲着,宁愿无功而回也别惹事。
技术落后就是被动,如果有没蔵黑云那种马术专家在的话,无需三次,兴许两次后她就能大抵判断出对方距离的远近、人数、甚至马的精神状态都会有心得。
可惜已经有三次马队奔腾动静,王雱和其部下仍旧两眼一抹黑,无法判断人数,无法得知具体距离以及马匹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技术的差距。
不过,马贼大抵所在的方位,算是基本心中有数了……
埋伏地洞中的第五日,又出现了一次动静较大的马队奔腾,等着马群奔跑声慢慢远去后,大家以为结束了,却跟着又有小一些的马群奔跑动静,仍旧出现在同一方位。
听到这样的动静陈二狗也不傻,色变道:“大人英明,他们据点果然在附近,且每次出击都留有后备人员留守驻地。之前若我等贸然出击,必然会腹背受敌,全靠大人的决策啊。”
王雱歪戴着帽子,热的出汗样子在黑灯瞎火的环境里道:“我只是有点猥琐而已,未必算得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