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环境下,抚宁县成为了西北最实在的地区,供暖很足,源源不断的蜂窝煤在产出。
比当年的京城丧心病狂得多,现在是机械化生产,专门投入了一台蒸汽机用于蜂窝煤生产,造型有点像后世八十年代的蜂窝煤机,当然比那个粗糙,效率也没有那个高。并且用蒸汽机的话生产成本并不低。
但是胜在快,节约人力。
新调试的生产线投入运行后,一分钟出三十个蜂窝煤。除了加煤粉的口子需要六个人员十二时辰轮流铲煤,还需要一个机长指挥,三个锅炉操作员。这样十个人就能运行了。
十个人的操作,一个时辰三千六百个蜂窝煤左右,且机器压出来的,比当初用人力敲出来的质量好,不容易散。成本虽然高,但比当年京城抗寒战役的劳动效率二十倍。当时寒碜啊,一个时辰要出三千六百个煤的话,生产线上投入的人数接近两百。
用机器生产的煤很贵。
但这不是问题,因为有蜂窝煤补贴,这部分县衙掏钱。但凡抚宁县户籍在冬季,每个家庭有一百二十个蜂窝煤的指标,凭借“煤票”平价购买,价格比京城的蜂窝煤低。不够用的,超出的部分,就以商业价格购买。
这没办法,政府对这些事只能进行底线兜底,保证钱少的人冷不死。
但上年的条件比这恶劣的多,也没冷死人,所以今年对此毫不担心。
说起来现在抚宁县基本没有闲置人员,基本上除了在册的三十七个困难户、以及学堂里少年,其他的每家基本都有至少一个工人在工长干活,或者是当兵吃皇粮,基本上不说钱多,已经不算太紧张了。
至于所谓的“双职工”,家里两个都在工厂干活的人,这部分有机会偶尔喝点小酒,能买点少量的茶叶,添加不少新产出的日用品什么的。
如果是孩子也大,孩子都在做工的“三职工”家庭,更小的那些弟弟妹妹日子就好过了,经常能看到这些熊小子吃多了在街上打饱嗝的样子。
这些就是成就感。当初一穷二白的抚宁县,那群跟着小铃铛聚集在城门处缩手缩脚像群扒手的孩子,现在很多人在学堂中学习技能,其中有不少人经常撑多了打饱嗝。
第一场雪下起来的时候,抚宁县迎来了一个特殊客人——叶先生。
他还是那副风度翩翩精致考究的英俊大叔造型,且很奇怪,他身边从来没有跟着莺歌燕舞的女人。
为了表示礼貌,王雱穿便服在城门处迎接他,细看下,发现又长成熟了些的叶无双在整体棱角上还真有些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