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乐观家伙认为这不是皇帝对小孩无情,而是皇帝已经受不了西北的烂摊子,想在非国战状态下启用狠人把边境局势扭转一些,不要太难看,否则闹的举国药丸情绪谁都没好处。

那么在乐观派看来虽然是处罚却也是挑战,如果不幸真被神机雱扭转了抚宁县局面,那会是属于神童在西北军民中的无上威望。等小孩熟悉了西北各方面的情况后,只需三年内不死就一定会知州。

如果一旦让小孩在国战前做到知州,那无疑就是大宋西北国门的顶梁柱,以皇帝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国战来临时新一任的西北帅臣也就有了。

如果不信又被这小子打赢了宋人从未赢过的宋夏国战,兴许他会在二十岁就登上相位也是可能的。

这就是现在的局面。乐观者他看一切都是乐观的。而悲观者他看一切都是悲观的。

有的人说此番处理过头了,而又的人说这是在奖励大雱。这其中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也没偏离包老大的基准太多。于是各方基本都消停了。

甚至之前对王雱有敌对情绪的人现在都有些后悔,有些同情。譬如小舅爷说,曹皇后也有些后悔逼的过紧,她只想把小孩吊起来抽,而不想把小孩拿去送命。

但有个卵用,君无戏言。

大宋至和二年五月初,王雱赴任永兴军路银州抚宁县之事正式在大朝见定调。陈执中相爷亲自“开香堂”主持仪式,大宋中书门下正式签署了皇帝对王雱的委任。

形势弄的有点壮怀激烈,仪式自然也就隆重了些。那是真有些“登堂拜将”形势的,至少当年范仲淹相公从浙江起兵出阵时候、就没这么牛逼的待遇。

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来反对。因为这的确是合理的,抚宁县现在的规模是“下县”,人口不足一万,从九品都可以知县,所以王雱的正九品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包拯说处理过头,其他人都在旁观。因为抚宁县就是大宋国土,大宋官员都有可能在大宋国土上执政,这又不是过家家买菜,点到了就是点到了,难道还能讲条件,难道还能挑选一下风水?

欧阳修说“没毛病,再危险那也是大宋国土,换老夫老夫也要去,谁没个在外面打滚磨砺的经历呢?成功若得来太容易,少年得志者必会少年轻狂”。

王安石当然心疼,但也找不到理由反驳。将心比己,我老王派个将军去西北,难道他还敢以危险为理由请假,那定是嫌命长。

所以大雱的去留问题已经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有人问及什么时候启程赴任,赵祯叹息一声回答“这个不急,让小孩安心过完十二岁生日才能出京,谁也不要催他”。

对此老夫子们纷纷说“陛下英明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