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页

这样的罪名,是不适合用在一大批皇族身上的。

换句话说,捉贼要捉赃。只要李唐皇室一天还没正式起兵,武则天就一天动不了他们。但是李唐皇室又没有争取到薛绍的支持和许诺,因此他们也一直都在犹豫和彷徨。

这看起来将会演变成一场,漫无边际的暗战。但是,这难不倒权谋大师武则天。她一面严守李温和李霭泄秘的消息,一面唆使她的大侄子武承嗣在洛阳玩了一出好把戏。

这一出好把戏,诸多史册都有记载。那就是,有人从洛水当中捞出了一块石头,上面有几个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在中华古老的传说当中,河出图洛出书,这都是大大的吉兆。石头上的那八个字,无疑又是在暗指武则天是天命所归的帝王。

武则天拿起这块石头作起了大文章,她先是亲临洛水祭祀这块石头,还改了大唐的年号叫“天授宝图”,并给自己加上了一个“圣母神皇”的尊号。同时,她下令让所有的李唐皇族一起到洛阳,参加她为这块石头举行的大祭典。

早已是惊弓之鸟的李唐皇室彻底按捺不住了,终于决定起兵反武。但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实力和良好的组织,更加没人擅长统兵打仗。然而他们最大的死症还是在于,人心不齐。到了约定起兵的日子,仅有几个零星的皇族真正发起了兵马。其他的大多数人因为恐惧和自私等等各种原因,并未真的响应。

这样的叛乱比起扬州叛乱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它很轻易的就被早已准备充分的武则天一手镇压了。统兵前去平叛的大将是王孝杰,但他还没有真正和叛军交战,叛军内部就已经乱成了一团不战自溃。叛军首领越王李贞和他几个儿子的人头,飞快的就送到了洛阳。

上官婉儿的信里,大概就提了这几个重大事件。但她很细心,没有忘记告诉薛绍最他关心的一件“小事情”:薛绍的大哥薛顗至从李温回京的第一天起,就被太平公主不那么礼貌的给“软禁”了起来。他和这一棕叛乱,不会扯上丝毫的关系。非但如此,薛顗还因为此前曾经主动揭发过李温,而受到了武太后的嘉奖——他升官了,冬官(工部)侍郎。

薛绍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压在他心里好多年的一块巨石,随着上官婉儿这一份带着花香的书信的到来,从此落地。

第0908章 带上他的人头

薛绍终于下令,班师回朝。

出发时的二十万大军,现在还剩十五万不到。除了提前离开的契丹和奚族友军,薛绍还另外派走了郭元振和张仁愿这两支人马。

按照原定计划,薛讷将会驻兵东受降城,留守单于都护府。碛口城关已经大体完工,都护府的城墙已经筑起。二者通过兵站和烽火台连为一体,成为了一座横亘在大漠咽喉的军事壁堡。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薛讷请命,只需五千人便已足用。但薛绍自有他的考虑,他在定襄军和飞狐军当中遍选精锐,再从两军的马厩和自己剿获的战马当中选尽良驹。最终,薛绍给了薛讷一万二千五百名精兵(整整一军的编制),多是上佳的骑手。战马给了五万匹,其中不乏安西虎师从西域带来的纯种良马,差点把薛讷和诸将都给惊呆了。

薛讷私下来问,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