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页

薛绍和薛仁贵恨不能将那信使当场打杀算了。

“你赶紧滚回并州,对武承嗣说!”薛仁贵没好气的对他信使怒喝道,“云州是不战而复了,可它已经完全变成一座无人空城,是遍布尸血的人间炼狱,所有军民百姓已被突厥屠杀殆尽!此情此景,我们哪里还有脸去向朝廷请功?请罪还来不及!”

“是、是!……”信使哪里招架得住薛仁贵之虎威,腿都吓软了,仓皇欲逃。

“且慢!”薛绍将他拦住,又将薛仁贵请到一旁,小声道,“老将军且息震怒,现在我们的后勤补给和粮草转运全靠并州支持,我们还用得着武承嗣。云州光复非但不是军功,朝廷一旦追查下来,还会是一项天大的罪过。既然武承嗣现在一心想要骗取军功请赏于朝廷,我们何不将计就计,把就收复云州的功劳全部让给他算了?”

薛仁贵顿时会心一笑,“既然狗改不了吃屎,咱们就喂他一坨掺了砒霜的好粪也罢!”

砒霜好粪?

薛绍忍俊不禁的笑了,老将军倒是挺有才的!

第0641章 铁颈神笔

二人计义已定,薛仁贵就开始动手给朝廷写奏章。因为涉及到朔代二州的战事,于是将薛绍请来一同拟奏。

在大唐这个没有即时通讯器材、也没有影相资料传递的时代里,军帅用文字给朝廷上表汇报军情和战况,其实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政治活动。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笔法和语气去说,会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军队里一向就有专人专项负责起草“公文”。薛绍手下就有三大名笔——苏味道、刘幽求和钟绍京,他们从裴行俭时代开始就负责秉笔军中。这样的秘书在军队里看着不起眼,但是他们对主帅来说相当的重要。

可是这次远征河北,薛绍没有带其中的任何一人出行。于是薛仁贵叫来了一名他麾下的行军管记负责秉笔,是一名非常年轻的男子,看起来不过是二十岁上下,言谈举止颇为端正儒雅,典型的腹有诗书其气自华,给薛绍的印象还算不错。

“少帅,老夫有必要向你引荐一下。”薛仁贵指着那名行军管记说道,“他名叫宋璟,字广平,邢州南和人,是老夫麾下的行军管记。”

行军管记相当于军队里的首席幕僚、第一军师。余下的行军记室、掌记等等,地位都低于管记。

“宋璟?”薛绍不由得微微一怔,脑海里条件射的就想到了开元贤相“姚崇宋璟”。

“怎么,少帅认得他?”薛仁贵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