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页

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迁都。原因是现在皇帝龙体欠安,他能经得起“迁都”的折腾吗?再者,皇子皇孙王公贵族满朝文武各级衙门及其家眷、再加上内廷上万人、皇宫戍军上万人,这几万人大迁徙的浩大工程,岂不劳民伤财、撬动国本?

朝廷上下争论得厉害,同意迁都的声音占着优势。

那么总算有一件事情,和薛绍有关了。

如果迁都洛阳,他和太平公主也得一同跟着去。那么去了以后如何安家,就成了一个问题。太平公主的意见是,去了以后可以暂时住在宫里,洛阳的太初宫很大,多的是空余的宫殿可以住。然后,慢慢再买田置地自己在宫外造一座府第。

反正,不差钱!

但是薛绍可不想在皇宫那种囚牢似的地方度日,哪怕是一天也不想住。他说服了太平公主,提前在洛阳买下或者租用一处合适的宅子先住下,哪怕是小一点也无所谓,但一定要住得自由自在。然后,再想办法买地造宅子。

要办这件事情,薛绍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上次在长安买宅时的西市牙人,如今名扬长安的京城名媛——虞红叶。

于是薛绍与太平公主成亲以后,虞红叶第一次来了太平公主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就是薛绍再一次见到了虞红叶的第一感觉。长期与达官显贵们的接触与交际,潜移默化之间让她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虞红叶,已经绝对不再是那个被几个西市恶霸欺负上门的软懦女子了。她已是宰相王公的座上宾,她不在官场但是官场尽是她的传说。她是自由出入皇宫内廷的常客,上官婉儿的茶艺都是跟她学的。她麾下的商队举着“一片红叶”的显亮旗帜走南闯北,把之前达官显贵们才用得起的文胸和肥皂,普及到了平民百姓家。瑶池玉林,已经成为达官显贵和才子仕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没去过那地方的人,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混出了一个人样。尽管那里的一杯清茶,都卖到了御酒的天价。

这样的经历和这样的底气,造就了虞红叶的光彩照人,举手投足之间自信而内敛,尽显名流风范。

薛绍对虞红叶说,让她帮忙在东都洛阳物色一套房产,以便自己和太平公主搬过去之后,有地方落脚。

虞红叶就笑了,说道:“公子,你在东都早有房产,又何须另行物色?”

“哦?”薛绍一愣,“我几乎没有涉足过东都,何来房产?”

虞红叶笑道:“为了方便行商,我已在东都置下了好几处庄院用作商肆、作坊和仓库,屯集了大量的货物和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其中也有利于居住的别墅良宅。无论公子何时驾临东都,都可即时入住。公子莫非忘了,你可是红叶商肆的大东家。那些产业,全都是归属于公子的名下之物。”

“好哇,你居然这么有钱?还一直不告诉我!”太平公主当场就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