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无奈,壬辰倭乱之后,他的地位不稳,威望大跌,统治岌岌可危,而与此相反的是,他的儿子光海君李珲却得到了很高的威望。
尽管对日战争是萧如薰指挥,李珲却也在后方和柳成龙一起给萧如薰提供了帮助,因此具备了一定的威望,比李昖一直躲在大明的保护之下什么事情也没做要好得多。
人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人们一点也不瞎。
战后,萧如薰迅速脱离了京师前往了缅甸,他不知道在朝廷内部还有人提议让李昖退位,李珲接任朝鲜国王,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朝鲜的复兴。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昖虽然死死把控住权力,但是日子也不太好过,日日提心吊胆。
战后恢复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他劳心烦神,战后朝鲜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需要他劳心烦神,还要担心什么时候大明政府来参合一下这件事情把他给推入无底深渊。
一直到沈一贯的国书发来,他才看到了一线曙光。
于是赶快向朱常洛称臣祝贺,混个脸熟,为以后求取资助打下基础。
结果没等他开始求取资助,就又得到了大明发生内乱的消息,萧如薰统兵奉天北伐的消息传到朝鲜的时候是萧如薰抵达南京祭祀朱元璋的时候,朝鲜君臣大为震惊。
一派人认为萧如薰是臣,臣怎么能起兵讨伐君主呢?
虽然名义上是讨伐沈一贯,但是和造反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一派人因为萧如薰率兵驱逐倭寇光复朝鲜的恩情而持保留态度。
这种争执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了朝鲜是否需要派兵支援沈一贯的地步。
李昖对此当然是乐见其成的,在他看来,萧如薰肯定不能成功,毕竟他对抗的是大明中央政府,大明何等强大?
这个时候对沈一贯伸出橄榄枝,之后一定可以得到好处。
然后没等他们的朝廷争论完,萧如薰的照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