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便接口道:“父皇建议从汴京直接集结三万禁军,这样训练时间比较充足,老将军觉得呢?”
“我没有意见,这个就要拜托高院使了。”
高深笑着点点头,“给我三天时间,我负责调齐三万精兵交付给殿下和老将军,至于军营,可用五丈河北岸的东北大营,那边营房都是现成的,至少可容纳五万军队。”
赵桓又问道:“老将军还有什么要求?”
种师道沉吟一下道:“我还想调八名得力干将一起出征,这很重要,有了他们,我就有九分把握了。”
“可有名单?”
种师道提笔写了一份名单递给赵桓,“这八人都是栋梁之才,殿下用之,可保大宋江山稳固!”
赵桓接过名单,第一个便是保静军节度支使李延庆,此人也是梁师成推荐给他的,第二个是绥德营指挥使刘錡,第三个是河东路弓箭提举宗泽,第四个是禁军金枪班教头徐宁,第五个是代州团练张清,第七个是定州团练何灌,第八个是大名府裨将索超。
赵桓点点头,“一个文官,七个武将,文官我让吏部调动,武将就烦请枢密院来调动了。”
高深接过名单看了看,立刻道:“我今天就写调令!”
……
从枢密院出来,赵桓便回东宫了,虽然赵桓是主将,但实际上他并不管军事,一切都交给了种师道,他只是帮种师道解决一些棘手之事,比如遇到怠慢或者刁难等等。
种师道也没有回府,在十几名亲卫的护卫下,坐轿来到了位于御街上的宝妍斋胭脂店,种师道并不知道李延庆的住处,但他知道李延庆的父亲是宝妍斋的大东主,找到他父亲,就能找到李延庆了。
种师道早就听说宝妍斋的胭脂是天下第一,在大宋极负盛名,但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家店门前。
轿子落下,种师道从轿中走出,抬头看了看店门上方的牌匾,他心中暗吃一惊,“宝妍斋”三个字竟然是天子手书,有天子支持,难怪能做得如此之大。
“请问老人家需要买什么胭脂?”一名长得敦敦实实的后生上前行礼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