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安排,即是胡政之负责经营事务,张季鸾负责稿件内容,周赫煊担任名义上的社长。
胡政之和张季鸾听了大为放心,因为他们也有报道的决策权,而且最终决策权还交给了张季鸾,不怕这份报纸被张学良所控制。
少帅为什么肯答应?
当然是被周赫煊给说服了,报纸想要获得影响力,就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就算张学良以后做了啥错事,自家的报纸骂起来也没那么狠,而一旦张学良做了好事,自然是要大力宣传赞美。
比如很快张学良就要筹建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公报》拍起马屁来都不带脸红的,到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张少帅热衷教育事业。
至于《大公报》能不能办好,周赫煊毫不担心。八字办报方针一出,绝对赢得社会赞誉,更何况他还有个大杀器。
文绣和溥仪闹离婚,必须留给《大公报》当独家新闻!
第045章【奉系清流】
天津《大公报》总部最初在法租界,实为保皇派的宣传刊物;换老板后又搬到了日租界,成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喉舌。随着安福系垮台,再加上报社老板在日本地震中去世,《大公报》才终于宣布停刊。
如今周赫煊撺掇张学良重办《大公报》,自然不能把报馆选在日租界,不然等日军占领东北后,报社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他把报社总部地址又搬回了法租界,就在后世的哈尔滨道237号。
“哈哈哈,赫煊兄,你这可是手笔惊人啊,摇身一变成报社社长了。”李寿民在报社里瞎转悠道。他已经被周赫煊挖来做编辑了,就连二弟李祥基都成了报社的联络人员。
周赫煊笑道:“我不过是借了少帅的势而已。就连那1万大洋的投资,还是找励力书局提前预支《射雕英雄传》版税才凑齐的。最为重要的,还是找到了两位资深报人的帮忙。”
胡政之以前做过《大公报》的主笔,认识许多《大公报》的记者和编辑,他手下还有个新闻通讯社。有了胡政之的帮忙,报社架子才能迅速搭起来,发行部、通讯站、记者和编辑都白捡现成的。
如果周赫煊白手起家自己去搞,光召集这些人手就得一两个月,培养成熟的新闻通讯和发行网络至少要半年、甚至是一年以上。
张季鸾同样很重要,他这两天也在积极联络以前的朋友,得到好些资深记者的响应。《大公报》虽然还没正式复刊,但通讯触角已经延伸到南方,广州、上海、武汉有什么大新闻,天津总部这边立即就能知道。
两人在报馆转悠了一阵,李寿民掏出怀表看时间说:“哟,到点儿了,我得去学生家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