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5页

纵使是赵弘润,也不能随意瞎说实话。

听了赵弘润的解释,卫瑜沉默了片刻,问道:“我的部下有人对我说,韩军进攻我卫国,是打算将我卫国作为进攻贵国的突破口……换而言之,这次的劫难,我卫国是替贵国承受了。”

赵弘润闻言默然不语。

尽管卫瑜假称是“部下所言”,但从他的语气不难猜测出,这些话都是卫瑜本人想要表达的不满。

从几十年前开始,在魏卫两国缔结盟的时候,卫国就是作为魏韩两国战争的“缓冲地带”而存在。

在当时那段时间,魏国朝廷一直鼓动卫国夺回大河以北的旧土,即如今的沫邑、淇县等地。甚至于,魏国朝廷愿意无偿协助卫国展开夺回旧土的行动。

其中原因,无非就是魏国希望减少与韩国直接接壤的领土,不希望日后韩国出兵攻打魏国时,魏国只能在本土作战。

就好比最近几场与韩国的战争,作为魏国本土作战的战场,河东郡、河内郡几乎是被韩军摧毁殆尽,这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恢复的战争创伤。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所有的损耗、花费加在一起,也没有重新建设河东郡、河内郡两地的花费多。

而倘若卫国夺回了沫邑、蕲县等地,那么,在魏国与韩国之间,就好比出现了一个“缓冲地带”,在这片区域内作战,哪怕双方打得再激烈,破坏地再严重,魏国也不会心疼——因为那是卫国的领土,是卫人花费精力、耗费人力物力发展的领土。

但很可惜,上一代的卫王“卫纠”,为人颇为精明,虽然当时继位时颇为年轻,却也看出魏国的“不安好心”,可没有傻到让卫国给魏国挡风遮雨,作为魏国的东北屏障。

那一任的卫王“卫纠”,很聪明地将沫邑、淇县这些已经被韩国侵占的城池的“主权”,赠于了魏国,赠给了上上任魏王,也就是赵弘润的曾祖父“赵侈(chi)”。

不过即便如此,魏卫两国当时还是缔结了“同进同退”的盟约,虽然卫国的实力不足以与韩国抗衡,但对当时势弱的魏国而言,也是一股不可放弃的助力。

话说回来,在“魏王侈”与“卫王纠”的那个时代,魏卫两国其实还是作为平起平坐的盟友相互交好的。

几年后,“魏王赵侈”年老驾崩,将王位传给了赵弘润的祖父“赵慷”。

“魏王赵慷”,并不算是一位明君,在他的年代,魏国的国力不进反退,就连国内最强的精锐之师“魏武军”,也因为赵慷的好大喜功,在上党郡惨败给了韩国,从而导致魏国在当时呈现衰败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