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页

倘若当真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他赵弘信的赢面能有多少?

想到这里,赵弘信只得忍下发作的念头,勉强挤出几分笑容,低声说道:“区区之物,如何能作为回礼?回头,为兄必定让人奉上一份让弘润满意的回礼……”

他的语气与说辞,明显已经有服软的迹象了。

正所谓举拳不打笑脸人,赵弘信既然已服软,赵弘润自然不好再追究下去,毕竟赵弘信怎么说也是他同父异母的兄长,就算不是看在兄弟之情,也得顾及魏天子的面子,并且给“姬赵氏子弟当团结和睦”这句祖训留几分颜面。

因此,赵弘润在思忖了一下后,爽快地松开了手,让赵弘信将那本薄子拿了回去。

见此,庆王弘信固然是如释重负,而在场许多宾客们,亦是喜笑颜开,暗暗庆幸逃过一劫。

然而就在这时,赵弘润张口所说的一句话,却将那些自以为逃过一劫的朝中官员们的心情,再次打落谷底。

“既然五王兄不舍,那小弟也就不强求了……反正这本簿子上的名单,小弟已全记下了。”

看着这位肃王殿下笑眯眯地说出这句话,殿内许多宾客刚刚才绽放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

肃王赵润那是什么人?

那是过目不忘的奇才!

想当初这位肃王殿下十四岁时,曾遇原东宫太子赵弘礼著书立言之事。

当时,谁都清楚那本书必定是东宫太子与其幕僚合力编著,毕竟他们绝没有胆量欺君。

可这位肃王殿下,在仅仅粗略翻阅了一遍的情况下,硬生生将那东宫太子赵弘礼用来立言的书一字不差地默写了下来,给予了赵弘礼沉重一记,搅和了后者的立言之事。

因此,今日这位肃王殿下口称已记下了薄子里所有的人名,那么就意味着,他的确是记下了。

一想到此事,在场有许多朝廷官员悲从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