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魏国,耕牛属于非常紧缺而且重要的资源,因此,朝廷与各地方县衙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禁止滥杀耕牛。
哪怕是耕牛年老无力时,也需由“里长”上报当地的官府县衙,由县衙派人宰杀,取肉送还乡里,让那一里的农户分食;至于牛皮、牛筋等物,则妥善保存起来,每隔一段时间送到大梁的军备库——曾经魏国士卒穿戴革甲的时代,那些制甲原料都是这么来的。
不过近些年,由于驻军六营逐渐用铁制甲胄取代革甲,使得大梁的库仓内逐渐积累起了许多的牛皮。
可尽管如此,当韶虎组建二代魏武卒的时候,仍然用尽了历年来积蓄的牛皮,可想而知这个消耗是何等的巨大。
不得不说,纵使是三层革甲的防御,亦直逼如今冶造局所研发的新式铁甲。
原先赵弘润对革甲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他更倾向于铁甲,毕竟铁甲日后终有一日能演变成钢甲,革甲能有什么提升?难不成从三层革甲提升到三十层?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赵弘润入主冶造局后,冶造局在锻铁铸甲工艺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过如今看看在战场的实用,赵弘润忽然感觉革甲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无用,至少用来吓唬敌军的确是蛮好使的——瞧瞧战场上,那些韩军被胸膛插满箭矢却仍然生龙活虎的魏武卒吓得了什么模样。
而在赵弘润暗自好笑之际,此刻在战场上,魏武卒已逐渐呈现出仿佛控制全场的形式。
不同于肃王军密集的作战阵型,魏武卒的厮杀阵型相对宽裕,当然这不是说魏武卒一个个孤身作战,事实上魏武卒也有彼此间的配合。
比如说,魏武卒习惯用以一个什或者两个什作为一个小队,取两名什长当中的一人作为队率,指东打东,指西打西,专门进攻韩军当中守备力强的一点。
这点很有意思。
毕竟大多兵法中,都教导统帅寻找敌军阵型中的薄弱点给予痛击,但魏武卒偏偏反其道而行,专门进攻韩军阵型中比较强大的一点。
可能禹王赵元佲的想法与常人不同,在他的兵法中,只要击溃了敌军强势的一点,进一步威慑敌军,那么其余守备薄弱的点,其实打不打都无关紧要了——最强的点都被敌军攻破了,最弱的点还打什么?
当然,这种战术并非是所有军队都能采用的,毕竟这要求己方军队不单气势要强,也要求士卒们的实力过硬,否则,那真是白白将胜利拱手让给敌军。
但是眼下战场上的魏武卒,就具备这方面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