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面带隐忧,现在的局面真的是一团糟糕!
梁稷道:“是不是科尔沁那边有不好消息?”
“嗯。”袁崇焕道:“杨二那边接到消息,立刻就上报了,周文郁的首级被和记的人送回来了,据说科尔沁的台吉和将领也被处死了二百余人。和记已经平了科尔沁人之乱,现在可以确定了。”
“这可真是糟糕透了。”梁稷起身,在室中绕了几圈,皱眉道:“不过这样一来,东虏从科尔沁这里算是彻底断绝了希望,要议和来说倒是件好事。”
“对蓟辽来说可不是。”袁崇焕苦笑道:“科尔沁,十三山,广宁,虽说和记不太可能从这里突破,绕道千里,事倍功半,但我们毕竟还是要小心提防。若其再从蓟镇宣大榆林各处破口而入,我可真不知道这仗怎么打。”
历史在这里是真实的改变了,袁崇焕并未去职,也没有在复职时第一时间被崇祯召见询问辽东之事,当然也更不可能有什么“五年平辽”,但皇帝对蓟辽总督的倚重还是相当明显的,已经催促几次叫袁崇焕去京师陛下,袁崇焕一直在拖延,当然不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在没有具体方略之前不好去见,否则见了皇帝之后的回奏不好措词。
这里也能看的出来崇祯行事相当急躁操切,平时可用奏折往返,真的有话也要等督臣上奏请陛见后,由皇帝召见对话,哪有这般再三督促臣子到京师来见面的道理。
第1736章 义师
“我明白了。”程本直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道:“怪不得东翁说此行要紧,如果要全务防备和记,辽西安危就得寄于和约之上了。”
“正是。”袁崇焕盯着程本直道:“程先生要不惜一切,一定要把和约谈成。我观那皇太极不似老奴那么狂悖,似有可商议之处,你要言明,若要真的议和,现在就是最佳的时机,过了这段时间,大明朝堂是不可能允准和议!”
“是,在下知道了。”程本直眼中满是狂热之色,对袁崇焕的交代完全接受。他可是袁崇焕真正的拥护者,在袁死后到处串连替袁鸣冤,也在著述中替袁大呼冤枉,当时的幕客知名的很多,比如茅元仪,后来的夏允彝,谈迁,他们都是著名的幕客,也多有著述存世,但后来搅动一时风云,引发几百年公案的幕客,程本直当属第一人。
袁崇焕对梁稷问道:“东江兵可曾至天津?”
梁稷摇头道:“还未,只来了一个游击,带二百马步,说是打前站的。”
袁崇焕眼中杀气闪烁,说道:“还是说没有饷?”
“是的,饷,械,马,都说不足。饷以每兵补五两之数,三万兵要十五万两银,粮要十万石,还要铁甲并锁甲,绵甲二千领,弓五千,箭百万矢,还要草束百万,马三百到五百匹……”
梁稷面色异常难看,神色之间竟有罕见的负气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