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页

张瀚又微笑道:“恐怕朝廷死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我这么有把握回新平堡。”

杨秋等人俱是一笑,情报做的好,大明地方文武军政的动向尽在掌握。

除此之外,地方的驻将,军官,士兵,俱都与和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难道卢象升能凭空大变活人?只要他还在大同募集士兵和任用将校,他的军队就必然还是与和记有脱不开的关系,根本做不到令行禁止,卢象升想要做的事,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也是大明天子或魏忠贤,又或是内阁诸臣不能明白的地方。

论起情报能力,对地方的文宣和组织能力,和记能甩现在的大明一百条街,两者根本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张瀚回新平堡,看似危险,其实如在青城一样,这一点和记上下都相当的清楚明白,否则李慎明等人打死也不敢叫张瀚回来,张瀚更不可能带着家小这么大摇大摆的进入新平堡。

从这一点来说,大明天子和他的群臣也相当的可悲,事实上这个锅也不能完全叫天启皇帝来背,明朝从立国之初到现在,一直对地方没有实施过真正有效的统治,天子与文官同治天下,文官则是与士绅和宗族同治,对地方的影响不外乎就是利用士绅生员阶层和宗族势力,当张瀚在大同宣府一带利用商业和工场还有车马行摧毁了旧有的士绅和宗族势力,又重新将地方整合组织起来,现在大同地方虽不似草原上有严密的和记组织,大体上的运作方式和核心却是和草原上没有太大区别了。

这就是张瀚最大的底气所在,他在新平堡,说是在大明境内,其实与在草原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第1569章 调防

张春牛接到手扎令其南下,但后来又令其再率部等待,受降大典之后,察哈尔人陆续分流,军队也陆续分散驻扎。

其中李从业的第三团在巴尔虎人的地方和科尔沁及察哈尔人牧场的北部驻扎,其实就是沿着草原和大兴安岭的分界处驻防。

铁骑兵第一团奉命西返,很多人看着铁甲骑兵如钢铁洪流般的向西而去,心中也是对他们充满期望。

现在整个和记商团军都知道了张瀚暂时归隐,返回新平堡待罪居住的消息。

朝廷对张瀚辞官一辞就准,也是相当明显的表明了态度。

整个商团军都沉浸在一种担忧和气愤,甚至是伤心的状态之下。

不叫将士们看到他的隐忍和退让,如何能叫他们明白张瀚的迫不得已和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