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页

各处蒙古贵族一路前来的开销,这一笔支出也是相当可观。

最主要的还是军饷,每天的开销田季堂已经算了出来,一天的花费在四万两左右。

这一仗才开打二十来天,近百万两白银已经扔出去了。

此前田季堂在去年对俄罗斯贸易赚的银子,还有辛辛苦苦从军司各部门省下来的,保险业务和帐局业务多赚的银子,加在一起省下来的银子,最多再有二十天就要见底了。

这还是和记在此前已经做了很多事,花销节省了不少。

这一仗打完,估计要花费的银子在三百万两左右,因为打起来之后各种物资的开销会加倍,战后的安置善后也会有大把的银子花销出去。

三百万算是乐观估计,而且多半是现银。

此前和记已经储存了超过五年以上的粮食,在这一仗战事之后最少也消耗掉三四十万石,也还好这几年开垦的粮田越来越多,不然的话张瀚会心疼死。

这种花费肯定会令大明那边难以想象,万历三大征是每一战都消耗几百万两银,可是那是有时间周期的,比如萨尔浒这样的战事,还有从四川调过来的川兵,花半年时间到辽东,一路上的时间周期和开销花费都算在战费里头,宁夏之役,援朝之役,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的算法。朝廷从南方还有九边调兵,这些开销都在战争经费里头,打完了仗算账,几百万两最少有一半用在从千里之外调兵上了。

另外朝廷平时养兵不舍得花钱,打起来了赏赐得备足,不然的话士兵就不肯效命。

还有平时的武器花费很少,打仗了工部拼命造,一时间军费激增。

和记是把功夫用在平时,就算这样战费也是相当惊人,四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得准备三百万两,很可能会超支。

田季堂已经在准备财政赤字之后的应对了,不打大仗还好,打起来用银子就是无底洞。

张瀚没有看太多财务上的东西,打仗肯定是无底洞,在打仗之前就预料到了。他宁愿在套部战事中用三十万两来收买敌人,还不是想在最短时间内结束对套部的战事。

和记现在的财力还是相当的不充足,主要的原因还是发展太快,步子一直不停的向前,很多东西有产出就得有投入,比如今年又要开出几十万亩棉田,需要的人力和各种物资又是相当大的数字,投入的织机和工人也很多,还要新建很多厂房。

为了完成一年五百万匹布的产量,棉田和工场的数字就得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