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页

“差不多罢。”天启道:“真勾结也不太可能,多半是受了银两贿赂。”

“真是该死!”和天启无所谓的态度不同,信王最讨厌人家贪污大明的银子,贪污一两就是在国库里拿一两,信王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他的性格因子里有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条来自他的皇祖洪武皇帝,对不忠和不臣的行为深恶痛绝,一条来自他的高外祖母李氏,商人因子里最讨厌人家白拿银子,老朱家的银子是这么好拿的?

信王这一次感受到的恶意更深了,少年气的差点打起了摆子,在信王心中,已经把榆林等镇的文官武将都判了死罪,但一直到多年之后,身为崇祯皇帝的信王才渐渐明白,不是皇帝就能随意所欲的杀人,很多他想杀的人就是杀不了,而不想杀的还非杀不可。

“皇兄打算怎么做?”

“徐徐调治。”天启道:“总要将九边防御重新调理好。”

信王道:“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日后还是要严查,否则换上一批就贿赂一批,防不胜防。”

天启看了看信王,感觉这个皇弟越来越有主张,而且多半是严毅甚至是苛刻的做法和想法。不过天启自己没有子嗣,身体也变得很差,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任由信王,只是会提点一下,也提点的不多。

信王的这个年龄就是最为自负和最敏感的时期,稍有不慎会毁了兄弟情谊,如果天启感觉自己只能活三十来岁还没有子嗣,对信王的态度就得越来越好。

他们只有兄弟二人,当年世宗皇帝继承皇位之后对孝宗张太后的态度极为恶劣,甚至可以说是不孝,这是秘辛,外间知道大概,天启皇帝却知道张太后是世宗皇帝下令害死的。

如果不想自己的皇后落到这种地步,天启就得慎重对待与兄弟的关系了。

还是怪自己没有子嗣,皇帝不无哀伤的想着。

“对和记皇兄打算如何处理呢?”

“暂时不管了。”

“啊,不管了?”

信王的态度有些咄咄逼人,他自己没有注意到,天启也没有怎么介意。

皇帝很有耐心的道:“和记毕竟是根扎在大明,他们要反得过自己人这一关,和记的中坚和高层都是我大明子民,还有不少读书人在内,所以只要我大明内修政治,外御敌虏,和记没有机会就不会造反。如果我们操切行事,反而就会把和记给逼反,适得其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