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页

最后在长江汇合,整个江南的水网如人的血管一样密布着,在交通上算是天赐之福,水网密布不仅是造就了鱼米之乡,在人员的流动和交通上也是有着北方没有办法比拟的便利,毕竟坐船的舒适度可是北方的马车没有办法相比的。

这也使江南一带人员流动相当频繁,浙江的名士在苏州府一样吃的开,苏州流行的东西隔不到一个月就会在杭州也流行开来,而南京则是集大成者,可能在商业上南京比苏州要稍逊一筹,甚至有钱的富商还不如扬州多,但从经济人文流通等诸多环节来说,南京还是当之无愧的江南首府,是江南各城中的集大成者,也包括海船停泊这样的事在内。

看着众多海船,茅元仪叫来船家,询问道:“水西门这边海船这么多了?”

船家看了一眼,眼里也有羡慕之色,都是操弄航船的人,别人的大船抵自己的这艘小船十几倍大,毕竟还是有些眼红。

“回参将大人……”

“哎,”茅元仪无奈的道:“说了多少次了,叫声先生就行了。”

船家咽口唾沫,改口道:“茅先生,近两三个月来海船明显增多了不少,大约是以前十倍之数总是有的。”

茅元仪的称呼确实有些为难,在江南,任何称呼也没有一声相公来的亲热和尊重,象茅元仪这种明显有学问的读书人不是秀才相公,可真是叫人诧异,更叫人惊奇的居然是这茅先生居然是个参将,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第1247章 野战

“为什么呢?”茅元仪当然理解船家的心理纠结,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相当难堪的事情,也就略过不想多提,只是顺着自己的话题再问下去。

“听说是福建来船很多啊。”船家道:“十停有七停是福建那边过来的,另外咱们江南的船也多了,在镇江和苏州那边都有新的船场,不少人家都在造船。”

“奇了。”茅元仪笑道:“以前大家总说出海利大,但风险也大。手头资本厚又敢冒险的才会造船买船,现在居然蔚然成风了吗?”

说起江南的事,茅元仪并没有因为长久在北方就感觉隔膜,毕竟是他生长大的地方,而且,书信也不绝的。

“还是因为和记的海事险啊。”

船家毕竟是懂行的,眉毛一挑,绘声绘色的将海事险的事向茅元仪介绍了一遍。

“和记真是大手笔。”茅元仪也是相当的吃惊,他沉吟着道:“这样说来,出海几乎是有赚不赔的买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