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页

卢大的军职已经到顶了,除非他现在开始每日读书不缀,然而以军官考核之难,以他的年龄的底子还是不必做此想了。

“要小心瞭望,不可有丝毫懈怠。”卢大对新来接手的中队长道:“大战就在一两天内,要把精神提起来。”

中队长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军官,二十岁左右为战兵,当兵半年之后通过了考核试,在官校又一年,转为军官,又半年升为中队长,二十来岁的年纪,在和记商团军里这样的青年军官太常见了。至于李贵和夏希平那样数年间升到高职的,毕竟还是少数。

虽然自己是军官,卢大只是军士长,但卢大是营级军士长,团级不设军士长,所以卢大是老军人中的顶级存在,中队长自己经验也相当丰富,毕竟当兵两年了,不过他也知道这些老军士长战场经验相当丰富,可称嗅觉灵敏,卢大就是从固守集宁堡开始参加了几乎草原上每一场大的战役,就算是伙头军也是在战火中经历过的,这一点和很多打仗少的军官一比就有相当的优势了。

见中队长听取自己的意见,卢大满意一笑,拍拍这个青年军官的肩膀,带着自己所领的中队,从两个临岸炮台走出来,列队集中,而新来的中队长和此前的中队长签字交接,正式移交防务。

除了这些岸基临海的炮台,还有十余个炮台在前方的笨港溪一带布置着,每隔数里一个,将百多里的地段隔离了开来,再往东就是山脉,陡峭险峻,山峦叠嶂,第四团在临山地方设了一些游动观察哨,在沿溪的平原地方则是驻有炮台,也就是草原上的砖制军台,三层高,底层放物资,院中有马匹干草,二层住人,四面留有射孔,顶层开炮口,放置数门火炮。

以土人的能力,不需要炮台,只是屯民所居的屯堡就能轻松将其隔离在外,现在修筑的这些象样的炮台,当然不是为了防御土人,而是为了防御荷兰人所筑。

荷人在大员那边也是持续增兵,起初不过千人,抓了几千土人助他们修堡,然后从巴达维亚各处陆续增兵过来,现在已经有一千五百左右的正式军人,还有二百多少年兵,抓来的土人和汉民也有过万人了,他们在大员那边开垦荒地种粮食,也种甘蔗,捕渔,已经渐渐有安身的基础。

除了军人,还有几百名公司员工被调到台湾来,台湾这边的收益真的很高,中转贸易和本地的货物都很赚钱,去年从台湾获利是四吨黄金……

从种种迹象来看,荷兰人起初谋澎湖,退到台湾是迫不得已之举,而他们现在已经更中意台湾,在大员起意用心经营,不仅派驻了大量驻军,还会陆续调来大量文员,指导这边的土人种地开垦和捕渔,在这边榨糖,捕鹿,中转货物……

一千多正式的官兵,在亚洲来说是相当强悍的存在了,除了大明和日本等少数中央集权的强国之外,几乎能够到处横扫了,荷属东印度公司在极盛时不过一万雇佣军,现在估计最多三四千人,等于是把近半实力派到台湾,其决心不可谓不大。

原本台湾行军司是感觉在陆地能够包打天下,荷兰人在陆上有千人不到,还有百多少年兵,实力不强,第四团可能出动两个营就能将其击败。

但现在对方筑城已成,热兰遮城是个相当坚固的城堡,易守难攻,万人亦难攻下,就等于对方先立足于不败之地。

又因其实力强大,特别是海军犹强,行军司上下担心的是海战之时,其陆师遣派精锐于陆路偷袭,纵不可能直入核心区域,在外围烧杀抢掠一番也是很伤士气的事情……台湾这边是全部以移民构成,自和记入主之后,除了火拼颜思齐外没有任何事情动过刀兵,所以居住在此的移民都有一种相当明显的安全感……这种感觉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从辽东这样战乱之地过来的移民,给他们安全感可是比什么都重要。

不能给他们一种感觉,就是刚脱离辽东苦难险地,又到了南方四战之地,一样还是虎狼环伺,随时有性命之忧……如果这样的话,传扬开来不仅是对和记的名声不利,对未来的移民更是大有影响……

辽民也不是那么容易招募的,一说起离开辽东南下数千里,哪个人能轻易下定决心?在大明此时离村数十里就算出远门了,很多农民到死也没有离开家百里之外,辽民颠沛流离千里逃亡,刚在宽甸到皮岛铁山一带安下身来,虽然困苦不堪,但好歹还是在辽东故土,又听说去登莱的人受尽苦楚,被当地人欺压打骂,只能如流民一般的生存着。这很影响辽民的信心和决心,和记的招募除了给优厚的条件外,就是把已经去台湾数月的人带回来一批,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来使辽民相信,到了台湾之后不仅衣食无忧,还且还远较在皮岛一带安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