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页

宋师襄,方有度,庞尚廉,李乔仑,宋祯汉,这几个御史都是三十左右的年纪,也全部是万历四十一年的同年,在官场上属于打不散的铁杆关系,几人向来联络密切,都在察院当各道御史,交谊深厚,属于是都察院里有名的一个小团体。

其实各人原本分属各党,但在现在阉党独大的前提下,要么是阉党外围,要么就是不党不派,保持相对超然的地位,在天启五年时,魏忠贤的权势地位还不能和两年后的极峰时相比,对官场的整肃和掌握也是一步一步成型,最少在此时,阉党可是还没有两年后顺者昌逆者亡的权威,而且就算两年后,阉党也不可能把整个大明官场都掌握住,仅在京师就有数千文官,地方上有数万文官,加上大量的佐杂文官和吏员,还有十几二十万的武官,还有勋贵势力,太监中也不是铁板一块,觊觎魏忠贤地位的大有所在,所以就算是在天启四年之后魏忠贤获得了党争的胜利,京师官场也并非铁板一块,只是东林核心成员多半被抓或是被强行撵走,要么回乡闲住要么被贬斥远方,眼前这个小团体原本就只是东林外围,又多是青年后进,在阉党独大的氛围之中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第1152章 御史

众人谈谈说说,在有心人的引路下步出东华门,前行不远时,看到前方十分喧闹,数十人围着一顶四人抬的轿子威风凛凛的横冲直撞而来。

“这是何人的轿子?”宋师襄皱眉道:“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出来,就差锣鼓仪仗来喝道了。”

“嗯,太过分了。”

“查清是谁,我们可以做一做文章。”

“不必查。”方有度突然笑道:“这文章怕做不得啊,那是李少卿。”

“李少卿?”宋师襄一皱眉,接着又是释然:“原来是李蕃。”

从这个称呼来看,宋师襄对李蕃怕是深恶痛绝了。

其余几个御史的脸色也不是太好看,李蕃是他们的同年,品性在少年时就相当恶劣,不过人是真的聪明,他们都是万历四十一年的同年,自己还安步当车走路闲逛,人家已经是太仆寺卿,从三品的京堂大员,威风凛凛,起居八座了。

李蕃人极聪明,也擅长审时度势,两年前魏忠贤尚未真正得势时他就投入阉党阵营,在与左光斗等东林笔杆子的争斗中,李蕃也算是一个强力人物,上蹿下跳十分起劲,他的文章也写的好,在御史中很快成为知名人物,是为阉党在御史阵营中的头号打手。

到天启五年魏忠贤得势,论功行赏,李蕃连升数级,直接就成了太仆寺卿,虽然地位和侍郎等重臣还差的远,但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进入了京卿行列。

而叫宋师襄等人不耻的就是这厮根本不管同年之谊,只是面子上敷衍,真正要找此人帮忙他却是不肯的。

眼前李蕃如此威势,在场的几个同年御史都是眼珠子发红。

方有度叹道:“看看人家李太仆,再看看咱们,一样的同年进士,不同的人生际遇,相差千万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