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页

张瀚有些悠然的想着,俄罗斯人现在高兴与和大明的贸易,还有与和记的合作,他们相当的开心,但他们没有想过,曾经横跨欧亚大帝国恐怕要被拦腰斩断……当然现在只是张瀚的想法,和记还没有力量组织向北的探险队和建立定居点,俄罗斯人也不会允许和记自己去抢夺毛皮和各种特产,但这一点迟早会来到的,只需要从容等待。

张子铭将他们此前的考虑向张瀚一五一十的说了,到最后才用相当诚恳的语气道:“还要请大人释疑,我们如何维持这个长期的贸易路线。”

张瀚沉吟道:“相比于口外的大商人,你们的本金不足他们丰厚,掌握的货源也不及他们……”要知道,比如王达通这样的大商人,他们的货源都是几十年下来积攒的,关于杂货或是布匹,或是瓷器,丝制品,越是大宗的,百姓基本上离不开的货物,真正垄断货源,大批量进货的才能赚到大钱,普通的商行小店,最小的杂货铺子几十两本金就开的起来,中等的商行也就几千两银子的本钱,都是在大鳄嘴里漏出来点残渣就能养活他们了,当然也别想有暴利,顺顺当当的做买卖能活下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第一批死的就是他们。

草原上的汉商更加坚强,他们也掌握着相当的货源,原本在张家口开市的时候,帐篷过千顶绵延几十里长,当然不可能全部是各部的牧民,蒙古各部到马市是以卖马为主的,大明每年买马都有配额,比如大同镇一年的配额是三万五千匹,多于这个数字就不会购买了,草原汉商负责把蒙古人更多的资源倒给口外汉商,又从口外汉商手中把蒙古人需要的粮食和酸菜还有茶砖,当然还有贵人们喜欢的金银制品和丝制品弄到草原上。

第1075章 主意

以前草原汉商就是这样赚钱,现在这种途径被削弱了很多,只有漠南的蒙古人还在希望维持这样的方式,然而随着和记的屯堡和相当的商店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多,不仅青城汉商赚不到以前的钱,连口外的汉商也被堵住了赚钱的道路,要不然王达通他们也不会选择捐钱来打通往漠北的商路,因为谁都看的出来,随着和记在草原上的发展,所有口外的赚马市钱的商人迟早都会关门大吉。

这是商业上的事,尽管张子铭也是和记的理事,但是在商言商,没有人会抱怨什么的,但张子铭前来见张瀚也是隐晦的表明态度,青城汉商需要一定的帮助,哪怕只是指明一条道路。

“有一种作物……”张瀚想了想,对张子铭说道:“种植起来比一般的粮食要复杂些,收获之后还要晾晒烘烤除湿,然后收成之后可以贩卖,利润在十倍以上……”

“大人是说烟草?”

“对的。”

张子铭有些困惑的道:“大同一带种烟的也有,听说大人的部下食烟者众多,不过大人向来说吃烟有害身体,劝众人少吃啊?”

北地烟草进入比南方要晚不少,但不管是在辽东还是在京师,或是在山西一带,抽烟一旦流行开始就是爆发式的增长,到了崇祯年间抽烟已经是相当大的社会问题,崇祯皇帝和后金方面都考虑过戒烟,甚至有抽烟者被砍过脑袋,但毫无用处。北方苦寒,一到雪天可能整天没法出门,富人们玩乐的东西多,穷人一旦有了烟草就再也离不开了。

张瀚的部下有不少都抽烟,开会的时候经常烟气蒸腾,张瀚本人从无所谓到劝众人少抽,没少费口舌,不过收效甚微。

哪怕是几百年后,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抽烟的人数也是有相当大的基数,何况是现在这个时代呢。

“烟气容易叫人胸闷气短,还咳个不停。”张瀚笑道:“不过也可以提神,所以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自己人关起门来说,要用其长而杜其短,少抽一些就好了。对俄罗斯人,倒不必客气,只要能赚钱,不妨大种特种,他们要多少咱们就卖多少。我知道俄罗斯那边也有人吸食,不过他们烟地少,会种的人也不多,价格相当的昂贵。那边苦寒之地,对烟草的需求量定然会不小,只要推广开来,这东西没有人不喜欢。”

张子铭低头想了一会儿,笑道:“虽然在漠南种不如漠北近,不过这生意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较好。另外北虏实在也真的不会种地,就算打下手也不如汉人,我们还是在板升地弄这行当,然后拿出来北上,比起在大同那边要近千把里地,也算有价格优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