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懂行的战兵答道:“这是军情司的赵大人,大同左卫经历司经历,六品卫所文官。”
赵立德原本是锦衣卫的百户,身份地位比普通的卫所武官要强的多,虽然是武六品,但以大明锦衣卫的传承,百户没准都能上达天听,到五品千总就很可能擢升为锦衣卫掌卫佥事,一步登天,成为这个庞大帝国最有权势的一群人之一,甚至在大明中前期时,锦衣卫的千总百户们一样可以抓捕文官和百姓商民,留下了赫赫凶名。
到万历年间,锦衣卫官员威风不及当年,不过赵立德放弃了锦衣卫世职,转投和记,然后立功之后成为分司官员,又被保举为大同那边的卫所经历,成了文职佐杂官员,这经历也真是够传奇的,当然如果仅从大明的官职出发的话赵立德肯定是亏了,经历又不能世袭,老赵家的锦衣卫世职可是在永乐年间就开始传承,到了赵立德这一代算是把世职给丢掉了。
赵立德走后,又来了一个姓黄的中年医官,辽民们看到这边的战兵和农兵对这人都是十分尊敬,又有老神仙之名,顿时都是肃然起敬。
奔逃在外,又是一路艰辛,队伍中十来个半大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些病症,黄军医官又是诊断又是开药,众多辽民都是一脸担心的看着。
“老神仙救命。”这一次白头男子坚决跪下了,他的长子十二岁,一路跟着跑了千多里路,这两天身体虚浮,一直在低烧,都是夫妻两人架着孩子才跟上的队伍,此时诊断出来是小伤寒,夫妻二人当场便是吓了个魂飞魄散,如果光是风寒发烧或是劳累发烧就还好,但如果是小伤寒,那就是可轻可重,不是玩笑的事情了。
第1042章 留下
黄玉成看了看那孩子,心中有了数,笑道:“放心,小事情,十几服药,每天三顿,五天包好。”
“多谢老神仙。”白头汉子激动的直叩头,从怀中摸索出手帕来,解开之后里头是一些发黑的散碎银子和几串铜钱。
“我夫妻匆忙跑出来,全部家当都在这里,若是不够,小人愿在这里当兵效力,慢慢总要把债还上,请老神仙放心。”
说完之后,白头汉子夫妻二人都是十分担心的样子,这年头如果说有什么事情叫百姓害怕,除了官府的黄白榜催科催赋外,就是家人生病。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很差就不提了,基本上看病就是撞大运,遇到好医生还能治治,中医在后世弄成玄学了,很多人感觉中医就是骗子。其实中医还是有很多经验成方是管用的,只要好的医生能掌握足够的成方,并且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酌量增减,一般的毛病还是能看好的,中医也分小儿科和骨科妇科外科等诸科,但在农村乡下地方,一般的游医就是包看百病,而且真正掌握的成方相当有限,真是把活人当死人来医,治好完全是运气。不仅如此,看病的价格还是十分昂贵,诊费贵,药费贵,一旦有人生病几乎就是要倾家荡产了。
在众人担心的眼神中,被称为老神仙的黄玉成哈哈一笑,摆手道:“一文钱不要你们的,你们的医药食宿都是我们全包了,你们是义民嘛,不过等初步安身之后,也就是一个月后,再住下来就要费用了,我们和记毕竟也要量入为出啊。”
原来住宿吃饭看病全免费!
这种待遇真是闻所未闻,这些辽民也是知道官府是咋回事,从未妄想过逃出去之后会有大明朝廷和各地官府这样水平的救济,能有官府组织大户施粥就算是相当有运气的事了,食宿全免加医药全免,不用到别的地方经历一下也能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辽民早期逃难时,很多人故土难离,但后来辽东的人一路跑到辽西,过山海进永平一带,风餐露宿不说,出了关门之后几十万人陷于贫苦无依的境内,头无寸瓦,睡在街边露檐之下,食无三餐,经常冷粥冷饭,甚至一饿几天。朝廷并无办法,也完全没有举措,只是这些难民在慢慢自己分流,最终依靠各地的百姓来吸纳这些逃难的人,从开始的同情到后来的憎恶,都是因为难民抢了当地百姓的饭碗,扰乱了市场,造成混乱。在永平到京师一带还好,城市多,经济较发达,冲突还小,登莱一带的辽民和地方百姓的冲突就特别严重,经常械斗,本地人对辽民的排斥十分严重,倒也不能怪他们,辽民的到来冲击了当地的劳力市场,抢夺水源和荒地,这些都是下层人相当宝贵的财富。
对登莱的情形辽东各处还不太清楚,但逃往辽西永平一带,这几年陆续有消息回来,后金当然也有意宣扬,令汉民不敢随意出逃,眼前这一伙逃民,绝没有想到会有眼下的这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