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炮兵连指挥大声下令,八门火炮几乎一起喷出火舌,庞大的炮身连同炮架一起往后猛退,十二磅重的炮弹发出尖利的啸声,伴随着火炮的轰鸣与火光,展现出一副末日降临的恐怖景像。
拉克申和杨春和等人都被这震天动地的景像所震慑,和他们的部下一起,脸上呈现出一副呆滞的表情。
“清膛!”
炮兵连指挥再次下令,清膛手们拿着炮涮蘸水先清理一遍炮膛,然后又用干炮涮干净炮膛里的水份,接下来用螺旋状的铁勾在炮膛内清除可能残余的纸片或羊毛纤维,接下来重新放入药包,用推杆把药包推紧推实,力度要掌握的好,松了不行,推的太紧也是不行。待炮弹手将十来斤重的炮弹放出火炮的炮口之后,也就过去十几息的时间而已。
“点火!”
炮长们接到指挥的命令,一个个挥动红色小旗,大声下令。
六门火炮的炮手拿着燃烧着的点火棒,这种火棒内含有火药,硝石,亚麻等慢燃物品,点着之后可以长时间的燃烧,炮手将点火棒凑近引线,快速燃烧的引线点燃了炮膛内的药包,火药燃烧产生了巨大的动能,将铁弹喷射而出,笔直的射向远方。
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很难追踪到飞速喷溅而出的弹丸,当他们再看到炮弹时已经是落地之后的事情了,对面一里半到二里距离的草原上,北虏正是人仰马翻一片混乱,每次轰击都能对这些几百人一群的北虏造成很大的杀伤,受限于和辽东明军战事的经验,这些察哈尔的北虏完全不能理解和裕升的商团军为什么有这么多威力巨大的火器,当他们发现这股小规模的商团军时简直喜出望外,虽然地形不利,商团军抢先占领了几个丘陵地带的小山包,居高临下待敌,但人数简直太少,约摸不到五百人的规模,而察哈尔人足有七八千骑兵,率兵的是左翼大总官塔什海,此人是林丹汗的爱将,也是其某个皇后的族人,向来骄狂无比,看到机会难得便是率部直冲而上,其部还是和北虏习惯的做战方法一样,分成数百人的一团,跑的漫山遍野均是,试图以人数和骑兵的双重优势在声势上先击破商团军的信心,这当然是徒劳无功,不要说是商团军,就算是敢于深入草原的明军都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咱们右手往南六十多里是独石堡,往左手北走六十多里是旧中都,往东走数十里野狐岭,据传察哈尔人的前部大军,大约两万到三万人左右就驻在野狐岭到边墙一带。”
炮兵又在重新涮膛上药,对面的北虏骑阵已经一片混乱,不要说冲过来,连保持完整的调度指挥都很困难,这种情形下根本不必担心什么,一个营级指挥开始向杨春和等人介绍起这边的情况。
第955章 炮连
杨春和是周耀的副手,以前是辽镇的边军,从开原一路逃过来,跟着当时宣大蓟镇的败兵一起跑,后来和周耀一起当了土匪,又一起被和裕升暗中策反,后来一起成为枪骑兵团的军官,杨春和性子比周耀和善许多,这一次军方高层调整枪骑兵团,考虑之后留下了大量的悍将在枪骑兵团,主要是为了保持枪骑兵团的战斗力不下滑,同时又调出了相当多的军官来充实新成立的龙骑兵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龙骑兵这个新兵种的实力给提上来。
眼看着被炮弹轰击而混乱一团的北虏骑队,看着一股股烟柱在草原上腾空而起,杨春和带着一些隐含的恨意和大仇得报的满足感觉说道:“这些北虏,还以为我们是当年从开原,铁岭一带,经过广宁外绕道草原逃亡的败兵呢。当日之仇,迟早要算个清楚!”
历史上萨尔浒之战后确实有大大小小多股的明军四处逃亡,主要还是以宣大军为主,勤王兵马半路因为缺饷和缺衣少食而哗变的也多了去了,崇祯二年就有一次,勤王兵云集京城,结果兵部和户部的文官死活不发饷,也不供给吃食,勤王兵马无饷无食,最终大量边军将士愤而哗变,转身就投了造反的农民军,可以说大明的文官蠢起来也是蠢到无以复加,哪里能有什么“成熟的文官体系”可言!
杨春和与周耀等人走的是最危险的路线,绕道草原再从各处边墙折还大明,在当年明军惨败,辽东的蒙古各部又向来与大明为敌,这些逃亡将士被北虏追捕砍杀,或是被杀,或是被逮获为奴,下场十分凄惨,只有少数幸运儿一路南逃到了大明境内,接下来又是无休止的被通缉拿捕,最终逃亡将士们抱成一团,啸聚为匪,闹出了很大的乱事,杨春和思绪至此,也是心中十分感念,如果不是周耀与和裕升接上了头,自己亦相随反正投诚,现在估计也是早就被剿灭了,连尸身都腐烂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