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九边常有闹饷兵变的事发生,万历年间乱兵连巡抚也逮过,前两年内地也不安稳,勋阳官兵包围总兵府邸,把总兵逼的跳墙跑了。
这一类的事,近年来发生很多起,都被军司当反面教材宣讲过。
商团军的信条就是任何情形下都必须遵守上级军令,所以接到军司命令后,步七团和铳一团就算已经准备好了要拔营离开,军官们也只能下令停止准备,等候军法司派来的人员前来调查。
至于所为何事,军令司的军令公文上并未明言,众人也不能对上询问,只能安心等候。
任敬等人则率部离开,对同僚被查,步九团的军官们也是心生同情,但在军令之下,没有人会说什么,更不要说做什么了。
眼看着步九团的人从营地离开,只在身后留下广袤的大地,铳骑兵团上下心中均不是滋味。
王敬忠被人扶着到湖边看人钓鱼,由于重伤,他没有穿上铠甲,军中很多人也没有披胸甲,哨骑远在数十里外游弋警备,不太可能受到偷袭,在营区和区外数里范围内,也并不强迫将士一定要披上重甲才能活动。
只有值哨的将士才身披胸甲,手持火铳,在寂寂的草原深入四处巡逻游哨。
偶尔传来零星的火铳响声,那是休假的将士在四处行围打猎。
王敬忠胸口中了重箭,皮肉被撕开婴儿嘴般大小的伤口,箭头打断了他好几根肋骨,还好不曾深入体内重伤内脏,当时伤的很重,熬过危险期之后,恢复倒是很快。
四周是一大队的一些军官,人们都有劫后余生之感。
一个口快的营指挥道:“我等在前方戮力奋战,甘冒矢石之险,伤亡惨重,结果还要受军法调查,想想心中不甘。”
“不甘又如何?”另有军官道:“商团军需以服从军令为第一信条,这是当初在官校的时候开宗明义的第一课。别的都是假的,这一条才是最重要的一条。”
众人一时无语,长久以来的信条使他们没有办法说更多抱怨的话,而且军令司做这样重大的决定也不可能不向张瀚汇报,所以就算有怨气他们最多也只敢算在军令和军法两司头上,连孙敬亭等政事官也不敢涉及,更不要说对张瀚有所不敬了。
长久以来的宣传就是张瀚已经在人们眼里成为半神般的人物,张瀚的经历也确实是印证了这一点,少年崛起,到青年时已经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和裕升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迄今为止,只有创业那两年有想叛离而去的糊涂蛋,这两年已经很少有人想要叛离,内情司其实在诸司中是较为清闲的一个部门,有人取笑这个部门行动人员少的可怜,反而是复核查账的文职人员很多,和外勤人员极多的军情司是两个极端。
王敬忠眯着眼不说话,他心中隐隐已经有所感觉,此次事情应该不是战事不利的原故,而是和上次自己等人篡改行军记录有关,当时只觉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现在想想却是对上隐瞒军情的情节比打败仗还要严重很多,估计是这事败露才导致连累全军不得离开,他心中郁郁,也无可排解,只能坐待军法司派人员前来,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都只能坦然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