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页

好象有一个阀门被打开了,兴奋的情绪象是洪水一般宣泄而出。

人们有的跳起来挥舞着拳头,以此来表达兴奋之情,这一般是军中的新兵,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那些各军司的文吏们则是笑吟吟的,就算是高兴也还保留了几分矜持。

留在李庄的军官学校的学员们则是在操场上欢呼起来,他们也保留着几分预备军官的傲气,不象那些士兵,虽然他们只平均大出一两岁,可毕竟不是毛头小伙子了。

工场的工人们,各个局的技术人员和工匠们,这些人不会欢呼雀跃,也不会拱手作揖,他们只会高兴的直搓手,布满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意。

四周村庄的村民们则更是干脆,不少人涌到村头和裕升的杂货铺子,凑钱买了大堆的鞭炮开放放炮庆贺,鞭炮声象是会传染一样,从李庄一路传到天成卫城,再往灵丘一带,这一天从早晨到晚上,从新平堡到灵丘,到处都有放鞭放炮的人,晚上的时候,各村都在请社戏班子来唱戏,价钱炒起来老高,社戏班子就那么多,各村的人抢的头皮血流也没法儿各村都请着,后来干脆好多个村子合请一个,晚上天黑之后,到处都是打着火把去看戏的人群,少数的壮丁男子多半是留在李庄种地的佃农,这两年他们的日子过的不坏,一年好赖能落下十来两银子,平时隔十天八天还能吃顿荤腥,不管是杂粮还是精面,好歹能吃个肚儿圆,不必再如以前那样,没有野菜就吃不饱肚子。这几年功夫下来,人们的脸上普遍都放了肉,以前枯瘦的脸颊也变圆了许多,晚上天气不凉不热,正好和老婆孩子一起出来看戏,替和裕升和张大人庆贺大胜,这种时候,真的是比过年还叫人愉快的多!

第802章 书房

这种民气,不光是大同一带经历了百年和北虏的战争,只要和北虏干又打赢了,民间肯定是一片沸腾,但若是官兵打赢了,百姓最多笑上几声,有先人死在北虏之手的感叹几声,或是到坟地里上几炷香,绝不会象现在这样,各家各户比自己家里的喜事还要高兴,还要上心!

中国的百姓,对朝廷和官府缺乏真正的忠心,除了对宗族有忠心外,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极少有真正的凝聚力,对公共事务,向来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会操持,普通的百姓一无文化,二无资讯,三无心气,四无财力,一群苟活的人哪有什么精气神管自己一亩三分地以外的事?都说农民愚昧无知,一团散沙,可你也得给他组织起来的理由和财富呀。

最少在和裕升的地盘里,哪怕就是佃农,精气神也是和大明别处的农民完全不一样了。

到了晚间,整个大同各处的朝廷官吏们也收到了确切的消息。

似乎不约而同的,不少官员都互相写条子,叫仆人到处跑着约人。

天黑之后,在大同府都一片鞭炮声中,三五成员的官员叫仆人拿上衣包,就地换了便服,然后就是成群结队的在往大同府各处的大酒楼里赶。

北地的风气尚且算是保守和严谨些,要是南京的官员,断没有老老实实去喝素酒的可能,官袍一脱,管你朝廷禁令怎么样,只要不被人当场拿住,喝喝花酒又怎么了?现在不比国初的时候了,若是当年,给这些官员一百个胆子,他们也绝对不敢违反洪武爷定下的官员不准狎妓的规矩。

待到了酒楼,住桌上一坐,不需要刻意起话头,各人最感兴趣的当然就是和裕升的大胜与青城的归属。

一个仓大使猛灌一口气,脸上放出光来:“拿下来,还能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