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页

战马嘶鸣,却是丝毫没有人声,和裕升的将士们沉默着,蒙古人当然也没有人在交谈,只有间或响起的和裕升军官的指令声打破这种有些危险的沉默。

大队的蒙古人在指令下到规定的地方安顿下来,他们奉命盘腿坐着,马匹全部被牵走,兵器也被丢在出城后的道路上。

很快,四周的草地上坐满了人群,一个个成方块的区域全部坐上了投降的人们。

出城的道路上则是长满了杂草一样,长矛,长枪,长刀,虎牙枪,挑刀,腰刀,顺刀,大量的兵器和弓箭一起堆积在地上,从一堆堆的零星堆放,到最后堆成了一座巨大的铁制的小山般的奇特景观。

不知道是谁带头哭出声来。

可能是几个蒙古老人,他们多半是年过花甲的老牧民,曾经在四十年前意气风发的时候跟着俺答汗做战,他们突破过长城防线,攻克过大明的城池,赶回过被俘的大明军民,那时候的他们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天底下最为能征善战的民族,在他们的铁骑和良弓之下,汉人如牛羊一般的温顺和易于驯服,明国的皇帝,天底下最大帝国的统治者在他们的铁骑围攻下只能躲在北京城里瑟瑟发抖,如果不是缺乏攻克巨城坚城的手段,这些老蒙古人都坚信当时的说法,只要俺答汗愿意,攻克明国京城,再复大元当年的辉煌也是能办到的。

现在只过去几十年的光景,俺答汗的后裔跪伏在汉人的脚下,而他们却如同当年的汉人一样,如牛羊一般成群结队的出来,放弃了供自己驱策骑乘的战马,放弃了蒙古人视为生命的弓箭,丢弃了手中至宝的兵器,任它们堆积在道旁,而他们则是只能赤手空拳,如羊群一般的任凭这些汉人军人的处置。

第763章 一步

这些蒙古老人想破脑袋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也老了,没有力气去愤怒或是质疑上头的台吉甚至济农和大汗们,他们只能感觉到哀伤,先是哀伤整个部落和蒙古人失去的光辉,接着他们就会想到自己家的牧场,毡包,羊群,想到妻儿老小将会失去壮年男子的照顾而流离失所,或是饥寒交迫,一想到这里,悲伤不可抑止,只能放声痛哭。

哭声最容易得到共鸣,这也是明军队伍里禁止说思乡的话语和哭泣的原因,在大明军中,犯下这两条事的军人最高处罚是会受到斩刑,因为哭声一起,全营响应,那个时候就算是孙武再生也弹压不住,营啸一起,平时温驯的军人会暴露出虎狼的一面,管你是巡抚还是总兵,身处乱兵之中都会危险万分。

而此时这些蒙古人的哭泣却是真的如绵羊群的哀叫,极尽悲伤,却没有丝毫怨气。他们已经被打服了,也打怕了,手中又是赤手空拳,这种时候的悲泣只能是情感的宣泄,没有愤怒也没有不甘,只有最深沉的悲伤。

孙敬亭站在张瀚身边,不觉感慨道:“虽然无数次想着叫北虏付出代价,当哀声四起时,还是不忍啊。”

李慎明这一次倒是没有反驳,他也点头道:“所谓君子远庖厨,就是因为眼前的这情形了。”

这时周耀骑马到坡下,然后下马步行上坡。

人们沉默着看着这个杀气外露的军汉,一样简单的袍服,只有肩膀上的银星显示着他的身份,到了张瀚面前,周耀态度恭谨的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城中的北虏已经肃清,梁大人着属下前来,迎大人入城。”

张瀚道:“周耀你留在城外,约束将士遵守军纪,不得擅杀和打骂侮辱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