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页

卢步宽不回头,只沉声道:“这事儿你别管,王一魁这事情理亏。他们这帮人,近来仗打的不咋地,脾气越来越大,享乐也越来越讲究,要是搁半年前,他敢擅自住这样的宅邸,还要娶人家的小姐?他娘的,这事闹的越大,老子就越不怕。”

卢四这才知道这事儿并不简单,恐怕涉及到兵种之争和派系间的争斗,周耀一派不为王长福和梁兴所喜,但因为曾经长久在灵丘,和矿工和本地军户出身的一脉关系反而不错,因为周耀在灵丘时,很少荼毒地方,多半抢掠的是富商大户和亲藩,而且众人后来也知道周耀是为张瀚所使,所以虽然周耀曾经在灵丘为匪,和灵丘广灵天成卫的本地军户和矿工的关系,反而不差。

至于脚夫和边军一脉自视甚高,但在后参军的矿工和军户一脉眼中,他们积习甚多,不比喇虎一脉强上什么。

军中的山头开始变得复杂化,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原本和裕升只有几千战兵,天南地北的在几千里的地域保护商队,后来有北上之举后开始扩军,多半是在土默特的地盘与蒙古人交战,时间久了嫌隙渐生,主要是兵种之间有高低上下之争,除了炮兵稍许置身事外,有超然地位外,骑兵之间有内争,骑兵对步兵也有争斗,至于步兵间战兵,火铳兵,长枪手,彼此也有争斗。

对这些争斗,有时候流于意气,多半时候是一种自信和傲气,对此张瀚并没有明令禁止,也没有极力弹压。

军种之间的争执,任何一国的军队都会有,用高压手段把它压下去又如何,总不能尽剖人心,查看其心中所思所想,既然人心最难管制,索性只用军法制衡其过份之举,至于小有争执,倒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派系之争,也是以不影响军务公事为主,这也是张瀚划下的一条线,各派上下心里都很明白不能越线。

枪骑兵们就这么盘腿坐着,王一魁居然真的不理,把人晾在院中,外间可能会有人通风报信,然而并没有人过来解决,双方居然真的这么僵持住了。

黑暗中有人提着灯笼路过,两个护兵模样的提着灯,两个军官跟在其后。

今晚星月晦暗,天气也较为闷热,似有暴雨将要临头,夏希平和李贵两人久别重逢,傍晚之后两人忙完了手头的事,各自带着自己的护兵出来会面碰头,想撞撞大运找一个地方喝上两杯。

第744章 选择

张世雄的身份特殊,两人不便邀请,别的伙伴各有各的事情,比如马武远在辽东,此时据两人所知马武已经失联超过一个月,他和两个半中队的骑兵在突出十三山后可能为女真人所阻,到现在来说不知所踪。

李贵自小黑河堡事变后蹉跌了一段时间,好在他自身底子过硬,又有同学为援引,现在进了参谋司执掌绘图局,也算是侪身重要的职司人员群体之中了。

夏希平则已经是军令司的副司官,如果外放的话,很可能直接任某个团的指挥,甚至,军中颇有传言,三千多人一团在会战时有用,放在某地很可能受制于兵力不足,而将来迟早会有东征西讨之事,把格局局限于大明总兵领正兵营三千人左右的数字上头,并不算高妙的想法。明军统帅,也可能有领万人甚至数万人的,但那多半是战场军职,平时管理调度的只有自己的正兵营,上了战场,需要别的将领加以配合才能打仗,这固然是大小相制,不会有将领轻易谋反,但也使明军将官调度不灵,所以必须要有文官统筹大局和兼领后勤,这就是以文驭武。

以文官驭使武官,如果文臣是洪承畴和孙传庭那样的人物,自然是比起纯粹的武将更有优势。但文官之中,更多的是王化贞熊文灿一类的无用之辈,既驾驭不了武将,亦不能打胜仗,这就是左右两失的弊政了。

和裕升这里,估计会在团之上再置军,每军一万多人,以北虏和东虏的实力,一万多人都可以坐镇一方独挡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