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页

张瀚眼睛一亮,说道:“他的意思是从澎湖到福建吗?”

“对。”孙敬亭道:“澎湖的收复对朝廷来说是势在必得,澎湖收复后,从笨港先到澎湖,只要一天,然后从澎湖到福建也是极近的水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花费重金,建立一条单线的塘报通道,别的什么事也不做,就是定期把台湾的塘报送到大同这边,或是送到山东,河南,任何一处和裕升已经建立了塘报线路的地方就可以了。”

“好想法。”李慎明在一边喝着茶,这时一口茶水喷出来,他笑着道:“到底是二十不到的后生,还真是敢想。塘报线路不是有个人有匹马就行的,最少是一个情报组,然后从福建到山东,每六十里建一个换马的站点,最少要两个人和四匹马,这样可以又换马,也换人,免得体力不支。从福建到山东德州,最少要设五百个驿站,一千个人,两千匹马。”

张瀚也是微笑起来,他道:“确实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从陆路送情报,这事情张瀚也不是没有想过。毕竟茫茫大海,用小船不可能,每次贸易用的大船靠岸的日期是没有办法保障的,只有在大船到登莱补给或是天津装货时才会得到新的消息,这样太过缓慢了。但是从陆路建一条传递消息的塘报渠道,确实细帐一算,简直是恐怖,光是铺设就得花十万两以上,每年还得花几万两银子来维持,代价确实太大了。

孙敬亭冷笑着道:“李平之要是这么没脑子,我当场就撵他滚蛋了。”

一句话得罪了两人,不过张瀚和李慎明都没有反驳的想法,两人都知道孙敬亭的脾气,张瀚反而陪笑道:“是我们想差了,定然还有下文,孝征兄请详细道来。”

孙敬亭也不过份,商讨正事时不是发脾气的良好时机,当下微微点头,说道:“李平之的想法是,自己建一部份重要节点的驿传,花费控制每年数千两,建设费用在两三万之间,这应该是军司愿意付出的代价。”

张瀚和李慎明对视一眼,彼此点了点头。

为了一条陆路塘报线路花上十几二十万,太过昂贵,和裕升在用光铜矿的表面浅矿石后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也就是三十万,还是有铜矿石源源不断提供大量铜钱的前提下。下一步的收入来源是日益膨胀的帐局生意,别外就是铸币带来的钱息,不过这个收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辽东那边的粮价涨上去了,不无小补,但仍然有相当大的经济压力。

第727章 布置

铁器生意在未来一年内会慢慢维持在现有的规模上,毕竟铁制品不是易耗品,和裕升在北方市场已经占领了大半份额,剩下的就是往南方渗透,这非一日之功,北方的铁器有一个淘汰更新的时间,当然大明缺铁太过严重,估计在未来很多年内铁器生意还是赚大钱的好买卖,包括出口到日本和南洋的铁器也一样很赚钱,只是毕竟利润会停滞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想大赚特赚,一本万利,那是不太可能了。

走私贸易,铁器,帐局,骡马行,这几块生意撑起了和裕升三十万一个月的月收入,一年接近四百万两,已经和大明朝廷的岁入相同。

如果算上这几个月铜矿的暴利,还有未来铸银的利润,还有打仗的缴获,和裕升的岁入已经把大明朝廷甩在身后了。

当然,大明朝廷还有一年两千六百万石的粮赋实物收入,还有大量的各种物产收入等等,一个亿万人口的帝国潜力还绝不是一个商行可以相比的,哪怕是和裕升这样的巨无霸似的大商行。

在目前这个价段,拿出几万两出来沟通台湾和大同的塘报线路,这个代价张瀚和军司都还是愿意的,再高的话,就算台湾的消息再重要,两边的沟通再不通畅,暂时张瀚也没有办法拿出这笔银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