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极为提气的鼓励,谁都知道和裕升最重军人待遇,野战勋劳也是第一等的大功,这一次军司把总级都是分得大量的土地,折成田皮又入了股在新成立的公司,如果军医能在这件事情上真的立功,那可就真是赚大了。
所有人,包括黄玉安在内,各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精神都是很好,军医们精神抖擞地答道:“放心,我等到了台湾,必定竭尽全力来做此事。”
黄玉安又厚着脸找老段借了几本他珍藏的医书,放在自己的随军包裹里,和裕升的这种袋子有近一人高,用皮子和油布混合制成,穿着带子可以背在后背,也可以斜挎在肩膀上,可以把各人的被褥和一些私人物品,包括换洗的军服都装在袋子里,每个袋子外缝着名牌,开拔时各部收拢了一起运走,减少了很多负担,黄玉安把自己的医书等物放在袋子里,看着辎兵们把这些东西放在车上,一路运到岸边。
雨还在下,北边临近港口的营区里一个个连队在分别做着各种训练,新兵也是陆续入伍的,最早一批已经开始做一些复杂阵列训练,并且开始加大体能训练的力度,新加入没几天的就还是继续走圈,进行纵队训练。
第602章 上船
除了战兵外,营区还招募了一个连队的辎兵,考虑到台湾后不会立刻有大的战事,战兵也要做辎兵的事,辎兵人数并不多,仅够现在营区使用就够了。
现在大半的辎兵和水手们混在一起,搬运着早就堆积在一起的各种随军物资,这些物资多半是随第一艘船运过来的,被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一起,现在被搬运上船。
大船已经收了主帆,只留下侧帆用来顺应风力,船只在涌动的波涛下不停的晃动着,还好风浪并未大到影响装船的地步。
到了午时,虽然小雨未停,和裕升这边的动静还是吸引了不少东江镇的将士来看,黄玉安赶到炊兵队的驻地,拿出自己的缸子打姜汤喝,大棚下有不少士兵在排队喝汤,人们脸上露出惬意的笑容,看着东江镇的人在一旁观看,这些辽民出身的士兵们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到这时众人才反应过来,一会儿装船完毕就是人员上船,而自己就真要抛弃辽东故土,前往南边数千里外的海岛上了。
人们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有些人神色激动,更多的人还是一脸淡然,经过建虏入侵,生死间逃亡千里,又在皮岛苦苦捱活,所谓故土难离这样的话也算不得什么了,逃亡的辽民,不仅有在皮岛等沿岸各岛上的,也有很多人在朝鲜地界避难,数万人乘登莱来船到山东登莱避难,要真是故土难离,他们也不会走上逃亡之路了。
“黄先生,我这里避雨好,先生来这里。”
“先生好。”
“见过先生,我家小弟前日感染风寒,多谢先生开方子熬药。”
这些新军将士都认得黄玉安,见他过来,各人纷纷向黄玉安行军礼致意,他们行军礼时还有些不自然,动作生疏,神态有些扭捏,不管怎样,这些人还是习惯打躬,或是如辽镇军人那样打千行礼,要么就是下跪,在被严厉斥责多次之后,这些新军将士才习惯了用军礼向人致意问好。
黄玉安向人一一点头还礼,身为军医,他在礼节上就不那么讲究了,从一个研习杂学被人瞧不起的秀才,转身成为一名军医,黄玉安原本心里还有些别扭,如果不是被债务所逼,他是肯定不会走上这条路的,不过现在黄玉安的心思早就变了,赚银子很多不提,军营里呆着也舒服,除了难免辛劳,各种条件都很不错,从来没有风餐露宿过,吃的比在家里还好,加上眼前受到的尊敬爱戴,心理上的满足也很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