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页

打从天启二年春天过后,和裕升在大同乃至整个晋北都很少再买地,不过代之而起的是李遇春的建议:租地。

粮食是重中之重,怎么也不嫌多,可以用整块租下来的方法在手中掌握更多的田亩,这种办法动静小,也不怎么遭人忌恨,张瀚考虑过后也首肯了,近来不少田主都是把地全部租了出去,反正田骨还在,等于就租种田皮,而且这种整租还不必担心时间久了,田皮被人多次转租,最终被刁民强赖了去。

“哼。”黄玉成哼了一声,说道:“要租不如直接卖了,我还是不信我就不成。”

黄玉安一脸不以为然,黄玉成心头火起,摆出长兄的架子训道:“你一天到晚也做些正经名目的事,每天一家老小饿的饭也吃不上,还弄些篆刻书法充名士,这些风雅的事,待你中了举人再说!”

黄玉安呵呵一笑,说道:“兄长说的不错,不过弟又不打算报国济民,心胸狭小,不曾有什么济国利民的大抱负,谈什么中举呢,难道就为了一口饭吃?那未免把圣人之说看的太小,把自己的时光也糟蹋了。再者说,我家人过的如何,又没有找兄长借,何必说这些难听的话呢。”

黄玉安倒是真的想找黄玉成借些粮食救急,眼下算是青黄不接的最后时光,黄玉安的地只有几十亩,都租给了和裕升,收成不会少,只是这么多年下来的饥荒不小,这个时候家里颇有些接不上饭辙,不过听了黄玉成的话后,黄玉安自然不好开口了。

这时四周的人突然哄闹起来,黄家两兄弟都一脑门的官司,一时没有理会,后来看看四周的人都拥向身后,黄玉安先站起来,黄玉成也跟着站起来。

“是孔至之啊。”黄玉安一眼看过去,有一队骑马人被百姓们簇拥着过来,当中的人正是在李庄附近二百里内都赫赫有名的孔敏行。

同样有名的还有张瀚的老丈人常进有,不过显然孔敏行这个农业专家更受百姓拥戴。

若是以前,黄玉成多半调头就走,今天他有些迷茫,呆立在田头,一时没走。

“各人离远些。”孔敏行的随员下了马牵着马走,一边走一边挡着热情的人群:“孔先生向来是当众说话,也没有什么秘密,各人照着他吩咐做事就行,你们以为他真是神仙,往你家田头一站就涨收成……少发这种清秋大梦了。”

倒是真有不少人有这种想法,这年头百姓供奉的神仙颇多,读书人被视为星君下凡,当然越成功的读书人就越被证实了肯定是天下星君下凡尘,象孔敏行这样的举人老爷,又是最擅长田亩之事,倒是真有不少在场的庄户人希望他能去自己家地里走一圈,来年恐怕能风调雨顺,大收特收。

孔敏行脸上是和蔼的笑容,这一阵子他一直在田亩中来回奔走,对别的事几乎绝少关心,和裕升主力的北上,张瀚的没有消息和没有会面,这些他都不怎么放在心上,回到李庄,孔敏行就象是长久不见女色的登徒子,一下子就扑在了田亩之事上,他把妻儿安顿好之后就马不停蹄,这一阵子一直在各处的庄园奔走,和裕升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土地有十五六万亩之多,足够孔敏行忙活好一阵子了。

“这一处地,可惜了。”

人群渐渐散开了些,也使孔敏行能够在随员的帮助下巡看各处的情形。

和外行的瞎看不同,孔敏行看的是具体的东西,引水工程是否合理,灌溉的效率是否合格,行垄间距,病虫害,各个地块种子是否不同,最终是否能选育出良种,另外就是肥料的运用,灭虫害的操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