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页

若是查明是实,朝廷或逮拿,或布局用兵,总是能将祸患灾害减到最轻程度。

若是查明是王心一虚奏,则张瀚无事,或是放在大同不动,或是召来京师见一见,也是一道诏旨的事情,不必在此时急着叫此人进京。

以和裕升在京师的消息渠道的能量,孙承宗自请巡视宣大之事的奏折抄稿,到大内后隔了两日就到了张瀚的案头。

“这老孙头……”

张瀚无奈的苦笑摇头,他没想到,这一次居然把这孙承宗给招了来!

第507章 行险

从本心来说,孙承宗的操守能力,张瀚无不敬服。

明末时风起云涌,将领上来说,其实无足观者,不论是有名的西麻东李,还是榆林尤家,大同马家,或是辽西的祖家等各大将门,将领都最多是中规中矩,并无特别杰出之士。而后来的左良玉,江北四镇,更是无足可观。

所谓青年时惊才艳艳,后来暮年造反还差点与满清隔江而治的吴三桂,也就是带着家丁到军前走了一遭,根本没有打硬仗的经历。

明末将领,比起国初时和万历年间的将星璀璨,真的是差的远了。

倒是领兵的文臣,不论是熊廷弼还是孙承宗,还有后来的洪承畴和卢象升等人,包括争议颇大的袁崇焕,平均水准在大明算是上等,也算是明朝长期以文驭武的副产品,毕竟士大夫只要有上进心的,在青年时期都会着重在边才上的锤炼,比如孙承宗还是秀才时就曾多次到边关各地游历。

敬服归敬服,张瀚仍然眉心紧皱,以孙承宗的才干操守,还有手中实际的权柄,对他的威胁实在是太大,此人,无可利诱,亦无可威逼,只要他来,那么不论张瀚怎么隐瞒,怎么狡词辩解,大同这里的真实情形就非得暴露不可。

张瀚一念及此,向窗外叫道:“来人,叫温忠发来。”

窗外近侍官员答应着去了,过一会儿,张瀚听到门外脚步声,头也不抬的道:“进来罢。”

人进来是进来了,不过并没有报名行礼的声响,张瀚一抬头,脸上就露出笑容来。

玉娘在前,常宁和杨柳二女并肩一左一右,颇有护持的感觉,三女一进来,屋中好象一下子春光灿烂,窗子射进来的光线好象都亮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