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年后,火炮点火是先放好药包,再装填炮弹,然后插破火药包,放入引火管,然后用引火绳的勾子勾住引火管里的保险栓,炮手退往安全位置后用绳子拉开引火栓,点燃药包,推进炮弹前进,在炮弹出膛前一直推进,这种引火击发的办法最为先进。
不过现在欧洲各国普遍还使用插破药包,再用鸟嘴型点火杆将鸟嘴部分点燃,用火星而不是用明火伸入火门,燃烧药包,推进发射炮弹。
这种办法气密性不如第一种,而且炮手要距离很近,在炸膛时有性命之忧。
事实上也有很多炮手死在火炮炸膛的事故中,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第三种就是用绳子插在火门里,直接点燃绳子用明火引燃药包,这种办法笨拙低效能,十六世纪后欧洲人已经放弃这种点燃的办法,中国还一直使用到十九世纪。
“很好,小伙子们,你们做的很好。”
在看到药包插破填入,炮手点燃鸟嘴的过程十分迅速快捷时,来自葡萄牙的铸炮师兼火炮教习塞文,若昂也是在炮阵后大声叫好,和他一起叫好的还有十几个泰西人,都是葡萄牙或是西班牙人,也有几个荷兰人,都是张瀚派人从澳门请来,在澳门有一个大型炮厂,专门铸炮,后来大明著名的铸炮专家孙元化也在澳门请了不少技师,更买了很多机床,同时还雇佣了几百人的炮兵和步兵教官,都是葡萄牙人,也有葡萄牙人直接参加了大明军队,组成了纯粹的火枪手部队,不过后来都损失在了孔有德的兵变之中。
若昂就站在孙耀身边,这是一个长相斯文,颇有工程师气质的葡萄牙铸炮师,在中国已经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一口汉语说的十分流利,不过和孙耀等人交流起来还很困难,原因也很简单……若昂学的是广东白话,和这边的山西话简直就是两国的语言。
好在若昂也识得中国文字,大家开始文字交流,若昂学习这边的语音,几个月过来,除了铸出这几门铜炮来,若昂等人用语言和这边的人交流也是没有问题了。
这个时代的欧洲也是开拓和进取的时代,从若昂等人的表现来看,也怪不得欧洲人能引领世界潮流几百年。
四磅炮终于开火了。
眼前的炮组用的是第二种的点火办法,插破药包后用鸟嘴杆的头部溅入火星,药包急速点燃,巨大的动能使炮身巨震后退,炮口喷射出鸟铳打放完全没有办法比拟的强烈火光,接着便是几门火炮打响之时的庞大声浪,由于声音太大,不仅四周的弓手忍不住看过来,便是对面的北虏大队也是忍不住向这边看了过来。
“明军打放火炮了。”一个六十左右的北虏,满脸风霜,经历过多次与明军的战事,此时的他,满脸的惊骇欲绝之色的大叫起来,他从未见过如此威势的火炮,哪怕是经历过四十年的战争!
四磅炮终于打响了!
三斤重的铁弹在火光喷射中急速射出炮口,四门火炮同时开火,几乎不分先后的打放,四枚铁弹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一起飞向三百步外的北虏骑队之中。
这也是事前王长福和梁兴等最高指挥决定的,要想最大杀伤,就得给敌骑造成严重的混乱,甚至在战场上乱成一团无法整队,骑队一乱就没有办法轻松的前进,也更没有办法迅速的退后,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火炮迟滞发射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