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有政治前途,名望很好的科道官员是不会卖参的,在大明的官员体系中,分为清流和浊流两种,地方上的杂职不必说了,那是浊流中的浊流,然后才是亲民官,卿寺官,方面官,然后是六部官,再上来是科道官,再上来才是清贵之极的翰林官,也是清流中的第一等,号称“储相”。
科道官好歹也是清流的第二等,官员职位不高,但大明向来有“以小制大”的传统,官位不高,权力却不小,御史可以风闻奏事,随便弹劾,官员们强如张居正者也收过成堆的弹章,这很正章,要是哪个阁老收不到弹章才是要命的事,就有钳制言路,图谋不轨的形象,皇帝绝不会放心这样的权臣。给事中不仅有弹劾上奏的权力,理论上还可以封驳皇帝的诏书,权力大到无边,并且给事中针对六部,平时就可以纠弹六部的过失,虽然只是七品官职,混的好的比六部的部郎还要威风很多。
这一次李慎明拉拢了十几个人,花费不少,但都是科道官中的二流货色,属于没有强力的党派支持,自身的形象和能力都很普通的一群人,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收贿赂来上奏,这是很毁名声的事。
这件事好就好在多是山西和大同一带的御史官,对家乡的事有发言权,二来人数多,声势较为浩大,三来有周大牛配合,算是“事实”,弹劾并无由来无因,估计发动之后,韩畦会很头疼。
第292章 大开口
张瀚手头当然也不止这一件事,事情很多,可谓是千头万绪,按起葫芦起了瓢。
“来了当然要见见。”李慎明道:“没准和韩畦的事有关。”
“肯定有关,”张瀚看着他道:“近来风声如何?”
张瀚最近和郑国昌通了几次信,也派人和麻承恩打过招呼,走私线路已经打通,最少近期货物是源源不断的出去。
草原上是什么都缺,张瀚的货已经提了价,每一宗货,不论是粮食还是布匹,或是药材,百货杂货,纯利都在一倍以上。
粮价这边的收购价是四钱,到了草原打上损耗成本价是六钱,卖给蒙古人就是一两二钱。
价格随时变化,赚一倍乃至三到四倍的宗旨是不会变的。
有一些金银器,上等的丝绸,绢,倭货,泰西货,这些也是供应,纯利便都是三四倍了,反正买这些货的蒙古大汗和济农台吉们都有钱,不赚白不赚。
李慎明笑道:“问题不大,他们对韩畦想独吃下来都意见很大,对言官的事也乐见其成……你总不会以为凡事都可以用银子解决?有几个言官虽然拿了银子,但主要还是看这边的面子。”
张瀚笑道:“知道你老兄这一次不容易,小弟会记着这笔账。”
“我们之间不要说这些。”李慎明悠然道:“当然你说会有我的干股,具体多少我不问也不想知道,老实说我现在帮你做事已经不怎么是为了银子,只是为了眼下这一份事业。你小子和孙敬亭说的那些话,我也很有兴趣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