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

说着话他用手指点了点,说道:“那边管庄的管大管二兄弟已经在收割了。”

不远处的地块里有五六人弯腰在收割着,张瀚等人接近时,这些人从田里站起身来,向张瀚打了个躬,然后就又低下头去收割。

张瀚也不以为意,他在李庄已经很久,知道这时代的农民多半都是这样,脸上十分漠然,没有太多丰富的表情,他们很少出门,接受资讯极少,说句难听的连后世的小学生恐怕也不如,对这些人来说,口里的吃的和身上穿的才是最要紧的,别的事都无关紧要。

若非张瀚是李庄的田主,又是巡检大人,恐怕这些人连打个躬的兴趣也没有。

第217章 争水

李祥符走近前,突然叫道:“管大管二,谁叫你们挖渠的?”

两人听到李祥符的叫声,一起抬了下脸,接着便又低下头不说话。

一条三十步左右的渠道出现在各人眼前,水渠东头连接着李庄这边的南干渠,另一头连在管家兄弟的地块上。

收割的时候另一头被堵上了,可这小水渠里还是蓄满了水。

李祥符怒道:“不是和你们说过,不要擅自挖渠,你管庄的人怎么这般不要脸皮。”

管大抬脸,眯缝着眼笑道:“都是乡邻,你们有水,就看俺们干着,这水也赁般值钱不成?那边河里有的是水,你只管舀去,算俺还的。”

“狗日的,你不讲理是不。”

李祥符恼了,指着管大骂起来,那边地里做活的管庄人围过来不少,一时都还口帮着管大骂李祥符,众人七嘴八舌对骂,李祥符身边跟着的李庄人少,骂不过了,有个后生就跑回去喊人,管庄的人见状,也有人往庄里跑过去。

张瀚先觉意外,后来也就释然。

眼前这一幕,其实在大明的农村应该是常有的事情,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很弱,地方的官吏主要依靠的是宗族和地方豪强,这使得地方自制的性质很强,所有人依族而居,在农村特别如此,外来户和杂姓被欺负是很正常的事,各庄都是以宗族为主,遇事则合族并力。

争地块,争水源,还有乱七八糟原因打冤家打群架的事,在大明乃至以后的清朝直到民国,甚至共和国时期,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