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叩见马大人。”
“贤契请起,万莫如此自称。”
张瀚等人又在路上奔波折返,这一次不象上回那般急迫,张瀚也有心看看沿途州县情形,特别是到大同镇和阳和地界后,遇到城池就进去打尖,看一看当地商业情形如何,这一路看下来,张瀚心里也有了些谱,不象以前只能听人说,实际情形如何是两眼一抹黑。
抵达阳和道所驻的阳和卫城之后,张瀚就到衙门投帖请见,当然,随帖子是把那封张辇给的书信一起送了进去,不然的话铁定见不着眼前这个阳和道副使。
阳和道是正四品,副使从四品,主管是整饬兵备,不论是驻防营兵还是卫所都归兵备道直管,也包括武官的任免提拔,卫所粮诸,马政,有盐铁的地方也管盐铁,职权很大,一般官员想任职巡抚,兵备道几乎是必经之途。
眼前这位副使姓郑,戴着方翅乌纱,穿着大红官袍,胸前的补服是云雁,整个人身量不高,是那种矮瘦型的身材,脸色也是黝黑,下巴留着几缕长须,两眼不大,但精光外露,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精明到了极致的高级领导模样。
第25章 过关
接见张瀚是在书房,这自然也是张辇的书信功劳,不然的话以张瀚的身份连大门也进不来,更不必说有私人会见性质的书房了。
张瀚依言起来,郑副使对他的称呼也很亲热,随意闲谈几句后又得知张瀚还是个童生,郑副使捻须道:“经商可通南北货物之不足,亦有利国计民生,然则到底读书是正途,若将来有机会还是要应试,这才可以真正报效国家。”
“是,草民亦是这般想,平素在家也没有将书本抛下。”
张瀚自穿越过后,书房都没进去一回,估计里面已经落满灰尘,但郑副使当面,也只能这般给自己吹嘘。
若是换了普通十五六岁的少年,见着红袍文官大员,必定十分紧张,甚至惶恐害怕,张瀚虽脸上时不时露出恭谨神情,对答上却是滴水不漏,郑副使原本只是敷衍,此时倒真的对张瀚有些欣赏起来。
“未知贤契可曾见过我老师当面,可知他近况如何,身体可还硬朗?”
此时张瀚才知道郑副使是张辇当年当知县时点的秀才,虽然县里也有教谕,但没有秀才拿教谕当老师的,真正的老师就是知县,当初郑副使很得张辇照顾,是以现在接了这一封信后对张瀚十分客气。
张瀚沉吟片刻,还是决定说实话:“好教大人知晓,草民未曾得见叔太爷,当年我祖父与叔太爷之间,颇多误会,此番前去蒲州,只得了这一封书信前来。”
“原来如此。”郑副使点头道:“我亦曾听说过尊家的往事,现在看来是不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