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

李世民手上正拿着一张孙享福出的考卷,指着考卷半天,也没有想到一个贴切的形容词来形容,萧瑀只好哭笑不得的接过话道,“老夫初看时,觉得刁钻,之后,觉得实际,再之后么,觉得幼稚,最后考虑了实际情况之后,才觉得,应该,陛下,这试卷,就应该这么出。”

“应该?”

李世民反复的咀嚼了这个词的意思之后,眼睛大亮了起来,对,就是应该。

给进士科的考卷,基本和以往相当,解释经义,作诗,作文,作策论,这方面是萧瑀出的考题。

给明算科,则是只考标准答案,以及一些领悟能力,考卷上甚至有解题公式,你按照公式,套用在题目里,就能很轻易解题,如果你不套用,自己算,估计算完几张纸也难知道答案。

而给明法科的,基本都是判断题,选择题,以及问答题。

给工科的更奇葩,照图画图,照字抄字,最后,甚至还有拼图题,几十块大小不一拼图纸,按照图案,拼成整版,只是稍微的考一下智力和文学基础。

至于,医科,则是对病症,开药方,以及看药方,猜病症,和一些药材药性的问答题。

最神奇的是商科,里面有一些脑筋急转弯,以及数字陷阱,如果能够全部发现,解答,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个八面玲珑,且心思细腻的人。

然后,各科都有一道选答作文题,答,也可,不答也可。

作文的题目是《对家乡的畅想》

考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道策论题,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道普通的作文题,写文的方向不一样,这个人的性格也就不一样,当作策论来写的人,更适合从政,或者做管理,当作普通记叙文或者说明文来写的人,脑子里基本没有政治管理那根筋。

这题不记分,然而,答与不答,却也有差异,你要是个文科生不答,显然是说不过去,你要是个工科生,没有能力答,却又说的过去。你要是个商科生,最好没有能力也要努力答,因为从答不答题这种小事,可以看出你今后做事,会不会留手尾。

不管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文科题,还是有标准答案的明算,明法等科目的题,都是按分数评定名次,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每个阅卷官都会评分,到时候会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平均分,最后,以总分记成绩,一目了然。

打分并没有什么玄机,因为取不取中,也未必是完全按照分数来,文科生不答那道选答作文题,基本不会被选中,这就是既考水平,又考思想意志了。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选择做了的人,基本性格是偏勤奋的。选择不做的人,有可能是懒,有可能是没有真才华,总之,在同样的分数区间,就落了下乘。

这些,都是后世,人力招聘的一些小技巧,反正孙享福也是把科举当成是一次招聘会来办的,用上倒也无妨。